运河•今日
         

“畅游”诗意大运河

发布时间: 2022-09-05 16:42:38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围绕“大运河”这一核心文化意象,邀请62位(组)艺术家进行专题创作,创作艺术作品80余件(组),涵盖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类型,旨在展现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

“在这次展览中,我们没有展示大量历史画或文献,而是将今天理解的诗性运河介入其中,让观众进入展厅后能感受到运河写意的气息,以此唤起他们对运河历史、运河文化的情感共鸣。”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说。

展览对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有的表现形式——长卷,进行了更加贴近当代生活的艺术创新与发展,构想出一种“再长卷”的展览理念与展出方式。所谓“再长卷”,不仅包括借鉴历史上“长卷”作品对大运河景观的描绘,同时也抽离出“长卷”独有的有机融合时空关系、“游”的视角和“情景交融”的诗意化境界等特点,从题材、媒介和理念上进行创新。其中包括龚鹏程《运河赋》、林海钟《汴河桃源图》等传统“书画长卷”;方利民《运河记事》、陈琦《生成与弥散》等“版画长卷”;邵文欢《江河一处》、胡晓阳团队《运河影像志》等“影像长卷”;傅冬霆《诗流图》、吴穹《马可·波罗游记》等“影像长卷”。通过多元的艺术形式表现大运河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资源、多样的文化属性等。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展览的整体格局也是一种“再长卷”:打破架上美术作品单一展示模式,为展览空间注入时空的绵延性和作品的连续性。例如,由陈抱阳创作的《从河工到银河》打造了沉浸式的数字空间,叙述从远古到未来的河流畅想;由谭彬带领的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叙事工作室创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装置空间,立体呈现出运河市集的中国风貌;由高世强领衔的中国美术学院山水影像创作集体以《山水·运河》影像作品再现了今天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观众漫步展厅时可以移步换景、心随物游,在诗意化的空间中体悟大运河古今叙事的起承转合。


推荐阅读
以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会上,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讨论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决定〈草案〉),以区域协同立法守护和传承大运河流动的文化。”近年来,京津冀三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将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为重要工作予以推进,相继印发有关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持续推动三地大运河沿线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交流,京津文化高地、燕赵文化高地融合发展,以及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启动该决定的起草调研准备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共同提出决定(草案)初稿。
“畅游”诗意大运河 由谭彬带领的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叙事工作室创作的《古今一相接》交互影像装置空间,立体呈现出运河市集的中国风貌。由高世强领衔的中国美术学院山水影像创作集体以《山水·运河》影像作品再现了今天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所谓“再长卷”,不仅包括借鉴历史上“长卷”作品对大运河景观的描绘,同时也抽离出“长卷”独有的有机融合时空关系、“游”的视角和“情景交融”的诗意化境界等特点,从题材、媒介和理念上进行创新。
升级版大运河文旅景区近期亮相 古运河再现船桨声、水城共融建起生态天然大氧吧、古今碰撞打造时尚运河……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正在进行北京东部首个5A级旅游景区创建,改造一新的景区将于近期亮相,将以崭新的姿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展现蓝绿交织、古今交融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水城共融建起生态天然大氧吧古今碰撞打造时尚运河到大运河森林公园“吸氧”,来城市副中心休闲旅游……通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的一个典型的城市特征是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据悉,目前,北京通州大运河智慧景区创建工作正加速推进,未来将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手段,打造漕粮进京、运河风韵、通州八景等一系列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大运河的古与今。
合肥市江淮运河将建百里绿廊 按照招标公告,该规划将成为合肥市江淮运河两岸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景观空间建设和运河文旅发展,促进构建“一湖一岭一带”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运河画廊名片的指导性文件。——结合相关上位规划、水利建设情况和本底要素条件,对运河两岸现状情况进行梳理,识别运河沿线特色资源和重要空间节点,营造两岸独特景观风貌、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实现以百里绿廊建设为引爆点,激活两岸空间发展。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公共滨水景观空间,谋划特色文旅项目,强化夜游经济,打造可游可赏、可观可玩、可学可品的百里绿廊。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