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秋风起棹歌,一展览尽运河美

发布时间: 2022-09-07 16:46:42 | 来源: 大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千年大运河,留下多少歌?大运河,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与江南水乡之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流程,漫长的岁月中孕育了丰厚的历史资源、多样的文化属性。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运河文化似乎可以一览而尽——运起京津、横贯燕赵,“武清古六景”系列文创、澄泥砚与洛阳铲展示着沿岸星罗密布的民间文化遗产;流向齐鲁、通济在豫,《济宁运河文化长卷》、国家级非遗饶阳刻铜呈现出大运河的千载韵味和手造之美;徽梦千年、水韵江南,十竹斋、磬石雕聚焦文化创新传承成果,展出风物之美……

秋风起棹歌。随着大运河的波涛,厚重的文化底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游到了今天的运河生活里。在运河手造展区江苏展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作为国家工程,突破传统线下展示与体验的时空局限,为观众带来新时代的数字化运河体验。

云平台运用数字科技,解锁非遗新玩法。点击进入《云上非遗主题馆之古琴》,市民可以了解古琴的历史传承和制作工艺,并于云端学习弹奏古琴;带上VR眼镜,点击进入《云上老字号主题馆之镇江香醋》,市民可漫步老街,并以第一视角体验恒顺香醋的制造全过程。登陆云平台还可以体验桃花扇,详细了解昆曲文化背景、聆听昆曲,线上制作桃花扇;知运河非遗模块特设非遗图书馆,在线了解非遗名录等知识。

此外,江苏展区还将带来苏绣、马庄香包、南京云锦、丝绸等江苏特色非遗产品,紫金奖转化作品代表、运河志等江苏代表性运河出版物……打造江苏运河文化视觉盛宴。

据悉,本次江苏省文化投资集团以展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为代表的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为重点。本次是大运河云平台继6月17日在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进行成果发布后首次线下参展,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为主展,配套多个子展项展示云平台在运河文化数字化及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

大运河云平台作为首个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通过整合大运河沿线文物、文化、生态、产业等资源,创新性构建立体化“一云四端”架构体系,多端链接政府、公众和企业,构筑海外传播矩阵,整合多样性需求,提供系统性供给,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历史文化,呈现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云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纯植物纤维宣纸、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精致的三维立体木刻图案……江苏南京十竹斋的“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从明朝诞生至今已经400多年。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并称为中华艺术四大老字号的十竹斋,此次也将来到现场。

桃红色洒金的封面、精美细腻的木刻图案、不同颜色的木刻版,复刻的《十竹斋笺谱》令人叹为观止。此次,十竹斋带来了以《十竹斋笺谱》为核心的一系列版权产品,钢笔、日记笺、藏书票、信笺都非常雅致。“版权赋予了‘十竹斋’新生和活力。”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明朝天启、崇祯年间,书画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在南京以“十竹斋”名义刊印《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成为世界“彩色套印版画的开端”。《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兼采“饾版”、“拱花”工艺,是雕版印刷史上的里程碑,对中国、日本乃至东南亚地区书画、版画、印刷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北京展馆将带来“大运河礼物”系列产品,包含平安兽捏陶工艺摆件、《通州印象》《古运塔影》书签套盒、通州大运河景观立体拼图、磁吸香插《又一山》以及系列文化徽章礼盒等;珍佑福葫芦、珍木之缘“武清古六景”系列文创产品、观照轩青花瓷摆件则将亮相天津展馆;安徽馆则带来了灵璧磬石雕、玉振金声磬石琴、埇桥面塑等展品;在河南展馆,则将展出澄泥砚、洛阳铲、唐三彩、洛城印象系列文创等产品,不仅再现了历史风貌,还带给市民别样的艺术享受。

《论语·先进篇》有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了一幅安宁祥和、令人向往的乡村百姓春游图。

也许孔子很难想象到,25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家乡济宁,正朝着如他所“愿”的祥和图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本届博览会运河手造展区,济宁市以“运河水脊齐风鲁韵”为主题,聚焦“运河之都”风采,立足齐鲁文化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呈现运河盛景,集中展示济宁保护、利用、发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最新成就。

行至运河南岸街,穿过被红色灯笼点亮的鹊桥门,酒庄、茶馆、作坊百肆杂陈,城楼、河港、桥梁、村舍密集,太白楼、铁塔寺、声远楼在烟雨朦胧中,尽显济宁特色……展会上,豆神动漫展出的《济宁运河文化长卷》,将采用全篇电脑数字绘图的手法,以长卷的形式,生动记录运河沿岸的济宁城市演进,见证从宋末时期到明清两代间,济宁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风貌。

万仞宫墙、圣时门、奎文阁……展会上,《走近孔子》曲阜孔庙立体书则将孔庙中熟悉的场景,用纸的艺术进行了再创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实的场景、色彩,以及有趣的互动,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孔庙的建筑之美。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升级版本将融入VR技术与动漫技术,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体现了新时代“山东手造”的数字化特点。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小巧而精致的印章,在孔府印阁篆刻师傅的妙手雕绘下,浮现出的不仅是巧工匠心代代传承的篆刻技艺。更是中国传统金石文化的独特魅力。

博览会上,“济宁手造”孔府印阁也将与市民见面。据悉,孔府印阁始创于1956年,如今已不仅满足于传承篆刻技艺,而是确定以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传播中国国学文化为建设目标,立足曲阜儒家文化资源,成立了篆刻文化研究和传播小组,与西泠印社、山东书法家协会等知名团队开展交流学习,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中国独特而绚丽的篆刻文化。

上承京津冀、下接长三角,除了济宁,德州、聊城、泰安、枣庄,也是运河历史上的咽喉要道。以“非遗”为笔,齐鲁大地正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勾勒出一幅新时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画卷。

记者了解到,博览会上,德州市展出的釉上陶瓷彩绘技艺——“窑红绿彩”,就开创了中国釉上陶瓷彩绘的先河,为古彩、斗彩奠定了基础。

《一路莲升》《盛世荷香》《风华绝代》……色彩对比强烈、明快鲜亮,是“窑红绿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据工作人员介绍,红绿彩瓷器主色以红、绿为主,用色大胆,艳而不俗。“它的出现,相当于黑白电视机变成了彩色电视机,为之后的斗彩、五彩奠定了基础。”据悉,红绿彩是在1300摄氏度高温烧造而成的白胎上,用笔蘸取矾红、明绿、鹅黄等彩料勾画出纹饰,再入窑80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的。

从毫不起眼的素瓶白胎到精美的瓷器,“窑红绿彩”在匠人们的手中历经“千锤百炼”,华丽变身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有的远渡重洋,作为国礼献给日本、俄罗斯等外国政要,有的则变为日用器皿进入寻常百姓家。

来到博览会现场,穿越400多年沧桑岁月的聊城临清贡砖,如今仍然坚硬茁实,可谓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

“以前在凉晒砖坯时,工匠要在上面盖上戳印,标明烧造年代、督造官员、窑主和工匠姓名,便于日后的工程监理。”临清贡砖技艺传承人赵庆安介绍,北京故宫、天坛、文庙、国子监及明十三陵等皇家建筑中所用的贡砖,大多为临清烧制。

“北京的城,临清的砖。”据介绍,临清贡砖源源不断地经运河“漂”往北京城。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临清沿河砖窑林立,舟车辐揍,南北货物咸集,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说起泰安市的肥城聂氏铜器铸造技艺,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传承至第六代。“每一件铜器铸造工艺品都要经历塑模、灌蜡模、沾水泥浆、铜水浇铸、烘烤上色等17个步骤、60多道复杂严谨的工序最终形成工艺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件铜器都是手工制作,每一件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枣庄市则带来了独特的乾唐轩活瓷产品。据悉,一件乾唐轩活瓷由二十多种矿物和陶瓷原料,再加上1300度高温煅烧而成。它的色彩讲究传统山水画的气韵与意境;它的弧线与握度则考虑到使用者的手部比例与肌肉特点。本次来到展会,乾唐轩带来了三彩马摆件、三彩文创水杯、陶瓷产品等创意产品,在深入推进“山东手造”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手造向新手造的转型升级。

浙江是大运河的起点,也是运河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遗产区域。过去海上丝绸之路因浙东运河得以连接世界,如今浙江致力于打造运河文化和旅游示范带,在运河的保护利用及价值推广等方面持续深耕。、“顺着运河逆流而来的,是大唐的诗人们,颂咏越瓷,击瓯而歌,形成蔚为壮观的浙东唐诗之路。”在博览会浙江展馆,越青堂将携“越窑青瓷”亮相现场。据悉,越瓷是绍兴三宝之一,晋代即成贡品,自唐以来,通过浙东运河和京杭运河,源源不断地进贡北方王朝。

青瓷作为中国传统瓷器,多见于茶具、花器。唐代诗人陆龟蒙曾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它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青瓷为胎体,外用大漆髹饰,更整体显得茶杯婷雅清丽,釉层饱满,翠青如玉。

此次博览会,浙江博通文创将带来大漆青瓷杯、锡罐、紫砂壶、白瓷杯等系列展品,将传统漆艺与现代技术、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开发漆艺相关文创产品,让传统漆艺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刻铜,是刻铜艺人用钢刀,在铜质的文房用具上镌刻书画的艺术。刻者以刀代笔,在铜面上镌刻出一幅幅具有强烈金石韵味的书画作品。在河南展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饶阳刻铜将来到山东济南,与观众见面。

据悉,传承人宋国柱所创作的刻铜作品精致异常,他的作品“画面清新静谧,人物仙风道骨,使人有超然物外之感”,其所刻老梅“横空出世,冰肌铁骨,迎雪怒放,栩栩如生”,不仅有精湛的铜刻技艺,还有深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融质地、做工、造型、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

此外,将悠久的绘画艺术和刺绣技艺完美融合的解村京绣唐卡,也将在河南馆展出。记者了解到,解村京绣唐卡利用绣针穿引丝、棉、毛等不同材质的线,在丝绸、布帛等纺织材料上反复穿刺,引导绣线在纺织材料上留下线迹,以线迹的细密排列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天空、大地、山川河流等图案的特殊工艺形式。

聚焦大运河的桥梁纽带作用,据介绍,运河手造展区将以千年大运河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涵,集中展示一批体现大运河气质、彰显大运河风情的特色手造精品,打造“运河手造”品牌,强化品牌形象宣传推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大运河沿线手造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围绕“河韵传千年手造向未来”展示主题,展区将以运河流经顺序为经,古今传承之序为纬,将展示内容分为八大版块,通过展区的一体化设计,打造“运河手造文化长廊”,以实物展示、视频展播、数字化呈现、互动体验等多元方式,全面呈现大运河沿线手造文化古今传承、产业发展、融合创新等多个维度的精品内容,展现大运河文化带“两创”活力。届时,欢迎市民朋友来博览会一览运河文化之美。


推荐阅读
中企稳步推进苏伊士运河铁路桥项目 随着埃及经济快速发展,旧铁路桥的运力已不能满足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年久失修、机械老化等问题,埃及政府决定在新运河上建设一座新铁路桥,并将旧铁路桥改造为双线通行,以提高通行效率。埃及国家铁路局大桥部门项目经理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表示,新运河铁路桥建成后,将打通当地铁路运输通道,加快大宗货物流通,有力促进苏伊士运河走廊建设,助力埃及“2030愿景”实现。新铁路桥建设和旧桥改造项目由中国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路桥”)和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材国际成都建材院联合实施。
无锡梁溪区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 近年来,梁溪区政协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以“同心书屋”“文史书籍阅读专架”等为支点,实施“书香政协”阵地建设工程,打造了一批有标识、有书籍、有制度、有活动、有成果的读书阵地。线上线下,委员们围绕着古运河持续讨论,形成了《关于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梁溪特色文旅IP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古运河城市名片知名度、影响力的建议》《关于挖掘古运河文化的商业价值,打造体验性的消费街区的建议》等提案,“把‘运河水弄堂’作为核心,用‘水上巴士’将散落在沿河沿线的众多文化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形成‘1+1>2’的效果。年初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同心书屋“南书房”内举办的一场读书分享会,区政协委员武频圆与大家共读《大运河传》《无锡运河记忆》等书籍,引发委员们强烈共鸣。
秋风起棹歌,一展览尽运河美 在运河手造展区江苏展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作为国家工程,突破传统线下展示与体验的时空局限,为观众带来新时代的数字化运河体验。在本届博览会运河手造展区,济宁市以“运河水脊齐风鲁韵”为主题,聚焦“运河之都”风采,立足齐鲁文化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呈现运河盛景,集中展示济宁保护、利用、发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最新成就。本次是大运河云平台继6月17日在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进行成果发布后首次线下参展,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为主展,配套多个子展项展示云平台在运河文化数字化及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
“大运河第一码头”启动遗址修缮 为此,修缮工程将对南城墙西段进行整体保护,彻底清除对城墙造成破坏的树木、灌木、垃圾、杂土等,补砌墙芯及开裂墙体,恢复遗址原状,保留城墙遗址的残缺之美。张家湾城墙遗址上次修缮时间为2004年,目前残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全部列为本次遗址修缮的范围。时隔18年再次修缮本次启动的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包括城墙遗址和通运桥两部分,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漕运盛景的核心文物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