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运河第一码头”启动遗址修缮

发布时间: 2022-09-07 16:44:42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在中国漕运史上,通州区张家湾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自元代设立漕粮转运码头后,张家湾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闻名天下。然而历经600余年风雨,这座见证了运河万舟骈集、舳舻蔽日盛景的古镇遗址现已破败。

作为城市副中心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近日启动。该工程计划用120天时间消除破坏文物的各类隐患,保护延续城墙、桥体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大运河北端的文旅新景点。

通运桥及现存南城门。

时隔18年再次修缮

本次启动的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包括城墙遗址和通运桥两部分,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漕运盛景的核心文物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湾城墙遗址位于张湾村原村址南口两侧、萧太后运粮河北岸。古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当时是为保卫漕河这一明廷经济命脉,且拱卫京师加强防备蒙古兵侵扰而抢筑。张家湾城墙遗址上次修缮时间为2004年,目前残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全部列为本次遗址修缮的范围。

明代张家湾城修筑的同时,于南门修建了一座南门板桥,横跨萧太后河,俗称萧太后桥。这座桥最初是一座木桥,但是因不堪南北物资经年累月过往运输的重负,于明万历时改建为石桥。1605年竣工后,明神宗为这座桥赐名“通运”。目前,桥面青石仍保留有明显的车痕印记,成为过往历史的直观见证。

通州区文物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运桥及张家湾城墙在选址、建筑布局、设计等方面均与周边水系及地势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本次修缮,将消除加速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破败的各种因素,保护城墙的安全稳定性,延续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修缮后看不出明显变化,实际上已经做了加固修复,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修旧如旧’效果。”该负责人说。

桥上石狮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保留城墙残缺之美

目前,张家湾城墙仅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由于曾被单位或村民用作院墙,这些城墙得以保留至今。不过,现存城墙的风貌状态差异显著,其中,1995年经北京市恢复性修建的南城门及东侧城墙保存较为完好。

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遗产五所建筑专业负责人王瑶介绍,经过前期实地勘察,南城门目前保存较好,只有城墙外壁条砖之间灰缝部分失效脱落,局部表面轻微风化酥碱。南城墙东段受到一定自然因素的损伤,城墙顶面条砖松动,杂土、碎砖堆积,部分顶面及墙体两侧生有杂草与灌木。

为此,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将进行加固修缮,对南城门城台及马道地面铺装整修,疏通修补排水沟,同时加固东段城墙,设置监测系统随时观察安全状态,保证现状文物本体安全,满足后期展示开放的需求。

不同的是,南城墙西段相对保存较差,残存城墙露出地面部分残损严重,甚至靠近南城门附近的墙体已经消失,另外还有部分植物根系伸入墙芯,整体稳定性较差。为此,修缮工程将对南城墙西段进行整体保护,彻底清除对城墙造成破坏的树木、灌木、垃圾、杂土等,补砌墙芯及开裂墙体,恢复遗址原状,保留城墙遗址的残缺之美。

桥面青石仍保留明显的车痕印记,成为过往历史的直观见证。记者白继开摄

桥上石雕无依据不补配

通运桥也曾在2004年进行过文物修缮,修缮后的桥整体结构状态稳定,无结构安全病害,可以满足行人通行要求。现状问题主要是外露石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酥碱及残损,大量的石狮子及其它石制雕刻艺术品损坏严重,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桥体修缮将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以维修保养石质构件为主,同时适当修补桥面石材、封堵缝隙,防止雨水渗漏损害桥体,使通运桥整体外观呈现出明代石桥的古朴沧桑之美。“石材的材质上,我们要求尽量与现状艾叶青条石石材颜色、质地一致,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石质构件的历史痕迹。”王瑶说。

桥上的石狮等石制雕刻艺术品将按残损程度做不同处理:石雕局部残缺不全,但总体面貌尚存,且与主体桥梁结构直接连接的将不予干预维持现状;石制构件风化、酥碱严重、整体破碎的将进行现状整修;石雕局部残缺、结构不稳定、已失去原有艺术价值的,将根据历史记载和周边相似的石雕对损伤部位进行整修。“目前我们还在邀请属地政府帮助收集历史照片,补充相关依据。如果没有依据,就不补配,避免造成不伦不类。”王瑶介绍。


推荐阅读
秋风起棹歌,一展览尽运河美 在运河手造展区江苏展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作为国家工程,突破传统线下展示与体验的时空局限,为观众带来新时代的数字化运河体验。在本届博览会运河手造展区,济宁市以“运河水脊齐风鲁韵”为主题,聚焦“运河之都”风采,立足齐鲁文化底蕴,结合现代科技,呈现运河盛景,集中展示济宁保护、利用、发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最新成就。本次是大运河云平台继6月17日在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进行成果发布后首次线下参展,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成果为主展,配套多个子展项展示云平台在运河文化数字化及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
“大运河第一码头”启动遗址修缮 为此,修缮工程将对南城墙西段进行整体保护,彻底清除对城墙造成破坏的树木、灌木、垃圾、杂土等,补砌墙芯及开裂墙体,恢复遗址原状,保留城墙遗址的残缺之美。张家湾城墙遗址上次修缮时间为2004年,目前残存南城墙西段、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全部列为本次遗址修缮的范围。时隔18年再次修缮本次启动的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包括城墙遗址和通运桥两部分,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漕运盛景的核心文物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湾启动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文献国际征集 研究将挖掘、征集、调研与张家湾漕运文化有关的照片、绘画等历史影像文献,生动呈现张家湾历史记忆,更好地为张家湾古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有力的学术支撑。9月6日,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文献调查征集活动,挖掘、征集、调研与张家湾漕运文化有关的历史影像文献,以此作为进入中国早期摄影史的重要切口,同时为张家湾古镇建设和古漕运码头工程提供重要视觉证据与线索。通州区副区长秦涛介绍,此次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张家湾镇开展的“张家湾古镇与大运河历史影像文献国际征集”项目就是挖掘运河千年文脉、展现通州历史文化风采和文明创建成果的重要文化研究之一。
运河元素绽放园博园 记者从项目施工方、中铁八局园博园项目部了解到,目前,沧州各项建设均接近尾声,三角洲正在加紧建设。三角洲、步行桥、码头驳岸、沧州坊、沧州园……随着沧州园博园建设的快速推进,这些运河元素日渐凸显,“千里通波,大美运河”的园博会主题也更加亮眼。三角洲、步行桥、码头驳岸、沧州坊、沧州园运河元素绽放园博园建设中的运河三角洲三角洲上好风景大运河蜿蜒流淌,在沧州市区北端吕家院、北陈屯区域,因历史原因分出一支,绕行一段距离后重新汇入主河道,从而形成了一块被河道封闭的“运河三角洲”,也被称为河心岛。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