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江苏省政协来扬视察“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 2019-11-25 10:38:00 | 来源: 扬州 | 作者: 周晗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11月23日,江苏省政协就“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织委员来扬视察并召开座谈会。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视察并在座谈会上讲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继业主持座谈会,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市政协主席陈扬、江苏省政协秘书长杨峰参加视察并出席座谈会。

江苏省政协委员一行实地视察了瓜洲古渡公园和三湾湿地公园。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运河沿线8市政协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黄莉新指出,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工程,纳入工作大局,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为抓手,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为彰显文化自信扛起江苏责任、展现江苏作为,为传承中华文脉、复兴中华文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黄莉新强调,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载体。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坚持提高站位,融入时代元素,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有全球视野,推动大运河成为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要有江苏特色,助力江苏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规划引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统筹兼顾抓好规划实施,高屋建瓴地突出文化引领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凝聚各方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沿线产业带建设、周边地区及“1+3”功能区建设上形成合力,凝聚全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韩骅,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耀武参加视察活动。市政协副主席王克胜在座谈会上发言,市政协秘书长汤天波等参加活动。

推荐阅读
济宁:京杭路核心商圈呼之欲出 重塑运河商脉 今年以来,济宁太白湖新区围绕“一核引领”战略定位,聚焦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配套,沿京杭路自东向西建设有京杭新都汇、吾悦广场、济州老街、永润生活广场、城投·星城广场等多个商业项目。沿京杭路,以运河文化为雏形打造的运河印巷,效仿明清式建筑打造的济州老街,以及以“荷”形象建设的永润生活广场,都将以崭新的形象再现济宁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魅力。这意味着,未来的两三年时间里,以京杭路为主轴的京杭路核心商圈呼之欲出,并成为“一核”的重要商业配套,支撑、引领新区未来庞大的消费市场。
江苏省政协来扬视察“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坚持提高站位,融入时代元素,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运河沿线8市政协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要凝聚各方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沿线产业带建设、周边地区及“1+3”功能区建设上形成合力,凝聚全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通州榆林庄村年年办“笔会” 书写运河文化 “从往届笔会的效果看,这样的活动对于村民素养的提高、村庄环境的改善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运河第一庄’,扩大了榆林庄村的影响力。受访者供图如今,走进榆林庄村依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运河文化。日前,榆林庄村笔墨飘香,村里一年至少举办两场的笔会再次拉开帷幕,20余位书画家、摄影爱好者和村里的书画爱好者一起,通过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交法等方式,传承运河文化。
抢抓文旅融合热潮下的运河城镇发展机遇 同时,运河城镇要以基金为抓手,融合运河沿岸城镇与项目方、投资方、建设方和运营方等各方特色优势资源,以金融之力激活文化之源,引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探索大运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在运河城镇文旅产业开发运营上,要以项目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再次,在水上旅游的运营上,可以开发运河游船、水上特色产品、深潜赛艇等新的旅游产品,真正活化运河城镇的新形态,实现运河文化的精彩延续。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