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苏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苏州篇鉴赏
苏州,古亦称“吴、姑苏、平江府”。一座五六千年前,便有人类在此生产生活,代代繁衍的文化古城。说起苏州就会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集鱼米之乡的盛誉、文萃之邦的美称、锦绸之地的桂冠、工艺之市的金榜、水乡之城的名牌、园林之都的雅号,如此多的赞誉纷纷落在了苏州一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图为《古运回望图》——采风
说起苏州不得不说起刺绣,中国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苏州刺绣品类繁多,绣制精良,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多变,绣工细妙,史称苏绣,早在宋代就以鲜明、古朴、纯练的风格步上刺绣擂台了,是苏州城的特殊文化之一。
苏州另一特殊文化是以园林著称于世,拟自然,用水面,置奇石,叠山峦,栽花木,建廊亭,修小桥,设透窗,悬植联,挂额匾,摆陈设,立石刻……调动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各种表现形式,装点园林,举目便见诗情画意,迈步就有异景别风,如娄门内御史王献臣的拙政园等园林。
图为苏州——园林一角
名胜一 虎丘云岩寺塔
东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年),吴王诸樊将王都自无锡迁来姑苏(苏州),死后被其子夫差埋葬在这里,三天后见一只白虎踞在山上,オ名虎丘。然宋朝有个学者叫朱长文的就以为丘若蹲虎之形故名。东晋朝由司空王珉和司徒王珣(丞相)兄弟二人在晋咸和二年(327年)时在此处建府第施舍僧人为寺,名曰“虎丘寺”。
图为苏州名胜古迹——虎丘山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已开始在寺外建塔,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又改寺名为“云岩禅寺”。绝顶宝塔砖砌仿木结构,八角七层楼阁式,是苏州的标志。宋代诗人方仲荀诗句“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将凌霄浮屠、寺里藏山的特色景观一言以蔽。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苏州名胜古迹——虎丘云岩寺塔
名胜二 瑞光塔
画卷上苏州闹市风景之后,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塔展现面前,这是位于盘门内的瑞光塔,在吴赤乌四年(241年)时修成的普济禅院内,塔名随寺,本为十三层,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重建塔身,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重修时改作七级,以传说塔上常放五色祥光而改称“瑞光塔”。其砖木结构,主体砖砌,腰檐木构,略有收分,内塔心,中回廊,外砖壁,斗拱飞檐,颇具唐宋塔风。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苏州名胜古迹——瑞光塔
名胜三 枫桥与寒山寺
在苏州西城垣阊门之外有个枫桥镇,镇以桥名。正名称“封桥”,后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句盛传之后、改作“枫桥”。在桥附近有座古刹原名“枫桥寺”,传说在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到此充当住持,便易名寒山寺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不是不知桥称封,是他见桥两侧的河岸枫树行列,红叶映河,河内河外,红树映带,簇拥石桥,传神入画,故意将“封桥”写成“枫桥”,是美景感动之为。
图为苏州名胜古迹——枫桥
名胜四 宝带桥
在澹台湖的东口有一座照耀中国桥梁史的大型古桥,称宝带桥。原是木桥,唐元和元年(806年),刺史王仲舒卖掉自己束腰的宝带以助建桥工费,因此而名。但是宋、元以来,修葺不继而渐倾圮。明正统七年(1442年),工部侍郎周恂如来任江南巡抚,睹之兴慨,与苏州知府、两附郭知县议建此桥。经四年筹备在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兴工,当年十一月告竣。桥长1320尺,下设53券孔,在中腰的三孔高阔,以通巨舰,其似长龙卧波,雄姿美态盖世,是我国古代石桥建造技术的典型。
图为《古运回望图》所绘苏州名胜古迹——宝带桥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因其曾对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自1997年始,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在国家相关领导支持下,激发了董事长谷建华先生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主要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