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通州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发布,2025年大运河北首盛景再现

发布时间: 2020-06-22 15:14:56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王海燕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今天正式发布。承载千年历史的北运河通州段将在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到2025年再现大运河北首盛景。

《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系统梳理了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现状,深入研究了美国伊利运河、法国米迪运河的保护发展经验,从文化、生态、旅游、开放四个层面,历史、自然、世界、未来四个维度,提出了四大战略定位。

四大战略定位分别是连通古今的文化魅力之带,打造凝聚悠久历史、荟萃古今文明的“历史文脉”;连通自然的生态品质之带,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水脉”;连通未来的产业创新之带,打造白天繁荣、夜晚繁华的“经济动脉”;连通世界的协同发展之带,打造持续迸发新意、推动时代进步的“发展主脉”。

在发展目标方面,规划明确了四个阶段的中长期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到2025年,再现大运河北首盛景;到2035年,引领京津冀,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和战略支撑作用;到2050年,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承载地。

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一河、三区、多点”的发展格局。“一河”即以大运河河道及两侧为大运河文化带规划主体部分。“三区”即运河水城展示区、运河文旅体验区和运河生态观光区。“多点”:一是时代文化创新点,主要包括宋庄艺术创意小城镇、台湖演艺小城镇、张家湾设计小镇、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二是历史遗产传承点,主要包括通州古城、路县故城、漷县古城、张家湾漕运古镇等;三是休闲文化体验点,主要包括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以及张庄村、儒林村、马头村等一批特色古村落等。

《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以规划为依据,对规划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自2020年至2022年,将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落实。

规划解读

亮点1:改造和恢复7.5公里古河道

千年漕运史在通州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规划提出要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加强对大运河古桥、古闸、古坝、古码头的保护和再利用。推动上码头、下码头、石坝码头等古码头的考古勘探、发掘,逐步恢复明清时期部分景观。对于土坝码头、中码头、里二泗码头等难以恢复的遗址,将设立统一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标识系统。

对潞河驿、验粮楼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文献记载可靠、后世文化影响较大、具有标志性的运河历史建筑,推动在原址有条件恢复,保留历史记忆。另外要改造和恢复玉带河约7.5公里古河道,创造条件展现玉带河故道、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历史风貌,为古运河水系变迁保留遗存。

亮点2:三座古城实施整体风貌保护

规划提出要对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

路县故城整体保护方面,开展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原址整体保护故城遗址,进一步恢复故城的护城河等原貌,建设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和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

通州古城按照明清历史格局,通过恢复水系、营造绿化植被、设置文化节点等综合手段,勾勒由通州古城墙、古城门和护城河等构成的历史风貌。

张家湾漕运古镇将在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的基础上,保护性开发运河码头、运河河道,保护琉球国人墓地、城墙遗迹、大运河古道等漕运遗址,恢复通运桥、善人桥及下码头,结合植被绿化、遗址公园建设等方式展示张家湾古镇城墙遗存,保留历史空间肌理,展现历史城镇格局,重现古镇历史风貌。

亮点3:北运河通惠河实现旅游通航

游船通航是运河水系环境提升的重要标志。去年10月份,北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已实现通航。随着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预计明年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将实现全线通航。另外,通惠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推进,未来也将实现游船通航。在施的萧太后河(通州段)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将为今后通水通航创造良好条件。

规划提出,将实施大运河两岸陆路交通贯通工程,打通断头路,实现大运河通州段全线两侧或单侧堤岸沿线车道贯通;进一步完善大运河绿道系统建设,增加亲水步道,以大运河绿道串联绿色生态空间、历史文化遗迹、公共文化展示场所。

亮点4:运河创建京东首个5A级景区

文化旅游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功能定位之一。通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河将创建北京东部的首个5A级景区。届时,将整合“三庙一塔”景区、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运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增值服务,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5A级大运河景区。

未来还将结合通州段全线通航和一些重大的文化项目,如明年建成开放的环球主题公园,以及首都博物馆东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和剧院以及特色小镇等,推出更多、内容更丰富的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饱览美景的同时,感受运河文化魅力。

推荐阅读
流动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江苏实践 与此同时,江苏已经制定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完成《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价值阐释弘扬、生态长廊建设、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现代航运建设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以规划引领保护和高质量建设。为加强与世界运河城市交流,早在2009年,江苏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运河主题的非营利性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长邓清向课题组介绍:“现在已有153个世界运河城市和相关机构个人加入‘运河文明体’的‘朋友圈’。江苏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治理修复、文旅融合等多方发力,对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课题组走访江苏运河沿线,就江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2020运河文化嘉年华·瘦西湖夜市活动启动 瘦西湖景区将通过打造夜游、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推动扬州“夜经济”发展。4大板块开启“夜文化”一长春路杨庄桥至趣园广场区域,主要是三把刀集聚区夜游和花月夜肆内容包括夏夜集市、非遗展示、晚间夜宵、歌舞表演等6月19日-7月19日每周五六日晚上进行活动,7月20日以后每晚正常举办二瘦西湖景区举行“二分明月”夜游活动6月19日-7月19日期间,每周五至周日开放景区夜游7月20日起改为每天开放,每天开放时间至21:00,如当天遇雨则停止夜游三宋夹城景区十字街广场至棋艺长廊举办城里的月光宋夹城市集活动以“集市”为载体,整合美食、文创、手作好物、非遗等多种元素,打造一场好看、好吃、好逛、好玩的国潮范集市四虹桥坊商业街区和花都汇公园举办特色产品市集、非遗文化展、二手商品交易市集等5大亮点呈现瘦西湖夜一重新打造长堤春柳亮化工程,与荷浦熏风遥相呼应,让游客远眺不一样的“广陵红”二徐园、钓鱼台、凫庄等经典建筑灯光效果再升级,采用氛围光源,勾勒江南园林“水墨画”三五亭桥桥体及周边亮化将更显特色,突出独具魅力“月亮城”四二十四桥在亮化基础上增加水景表现手法,采用白色灯带配以冷雾效果,营造如梦似幻“穿越感”五1757美食街坊区域打造小型灯光秀,推出网红“染色灯”“灯光秋千”“互动感应式琴键”等,奏响古典与现代的“协奏曲”。”扬州旅游营销中心董事长肖洁表示,通过夜游和实景演出、美食夜市相结合,推出满足游...
蔡丽新代表:全力建设文化带 释放大运河之美 “2014年6月,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淮安定位为‘千秋淮扬’文化高地,这既是对淮安‘运河之都’历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对淮安保护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工作担当作为的殷殷期许。运河之都、千秋淮扬是历史古城淮安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之一,纵贯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杭大运河给这座古城增添了水的灵气与活力。”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代表说。
江苏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 让古老运河璀璨生光 《决定》出台后,如何真正发挥好大运河的文化引领作用。江苏汇聚各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依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确保《决定》落地见效,努力做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示范。江苏地处大运河中间段,在这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90公里,是目前尚在使用里程最长的省份。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