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发布时间: 2020-08-04 14:39:3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德胜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权希军题

咏德胜门  [清]梁鼎芬

建德门开晓日光,箯车未暇数兴亡。

千军箭簇岗头尽,青草秋波似故乡。

德胜门-作用

沿内城西墙北折有北城门户之一的德胜门。内城北墙无中门,仅辟两座旁门。一个在西叫“德胜门”,一个在东叫“安定门”,历来被看做北京城最重要的防御之门。德胜门是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军队出征往往走此门,又被人们称为“军门”,寓意“得胜回朝”。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德胜门篇鉴赏

德胜门-由来

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北京城时,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还叫德胜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等专家指导创作长卷图片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德胜门箭楼

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1439)修建包括德胜门在内的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角楼、桥闸。此后,德胜门历经修缮。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洪武四年(1371年)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当属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一座高大的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岁时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80年)国家对德胜门箭楼进行修缮,(1982年)竣工,并成立德胜门文物保管所。(1993年)改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德胜门篇鉴赏

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德胜门古迹 1-五塔寺

德胜门外向西坐落着五塔寺,原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为避雍正帝胤祯名讳,更名“大正觉寺”。因寺内建有五塔,故又俗称“五塔寺”。明永乐年间,印度僧人班迪达来到北京,献上金佛五尊和印度式“佛陀迦耶塔”图样。永乐帝乐坏了,下旨建寺造塔。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金刚宝座塔由塔座和石塔两部分组成,宝座顶上平台,中央大塔十三层,高近三丈,象征毗卢遮那佛;四角小塔各十一层,高两丈有余,东塔象征阿辁佛;南塔象征宝生佛;西塔象征阿弥陀佛;北塔象征不空成就佛。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塔座和塔身遍刻佛像、梵文和宗教装饰,雕刻精细,美轮美奂。中央大塔刻一双大佛足迹,意为“佛迹遍天下”,给人以大气神奇的印象。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德胜门篇鉴赏

德胜门古迹 2-积水潭

德胜门内有一片湖泊,叫“积水潭”,北岸一座小土坡上有一座汇通祠,那是北京城里一处难得的景致。早在元代,这里是有着“舳舻蔽水”盛况的漕运码头。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部营造中都城,五年后改中都为大都,定名大都城。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元世祖采用郭守敬的建议,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积水潭,既解决了大都城水源问题,又使大批漕粮南货运抵京都。当时积水潭中帆樯林立,什刹海沿岸旷世繁华,处处勾栏酒肆,使这一带成为京都商贸中心。元大都城的建立,奠定了北京城发展的基础,对明、清时北京的兴盛起到了巨大作用。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德胜门篇鉴赏

汇通祠现在辟为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是元朝著名水利专家,他当年任职的“都水监”是总管全国水利建设的部门,旧址就在积水潭边。郭守敬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水利建设,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完成大小百余处河渠泊堰的治理,对元大都水利的建设贡献最为突出……说了归其,他最大的功绩还是主持开凿了通惠河,解决了当时“南粮北运”的热点、难点,巩固繁荣了北京城。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德胜门风情-德胜祈雪

德胜门又有“德胜祈雪”一景。据传,清乾隆四十三年(1782年)大旱,饥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年末,乾隆皇帝北行,当銮驾至德胜门时,喜逢大雪,因瑞雪兆丰年,故乾隆皇帝大悦,銮驾停在德胜门,御书祈雪诗三首,并通谕刻石立之,以慰天公。“德胜石碣祈雪碑”立于当时德胜门瓮城中“同兴德煤栈”西侧,其碑大小及形制与“燕京八景”碑差不了哪儿去。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创作资料用图

长卷内容摘要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作者介绍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四“德胜门(上)”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


推荐阅读
郑栅洁考察浙东大运河宁波段: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亮起来 他强调,一定要保护好运河及沿线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适度开发内河航运和旅游等产业,让古老运河焕发生机和活力。郑栅洁考察了建设中的姚江水岸运河诗路文化交流中心项目,了解项目功能布局、业态开发和建设进度等情况,希望投资方进一步优化方案、丰富内涵,努力打造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郑栅洁详细询问运河的水质、通航、旅游开发情况,对这里的优美环境、良好生态赞不绝口。
浙江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作为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下称大运河遗产)包含总长327公里的河道和13个世界遗产点。大运河遗产河道两岸各2000米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鼓励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推动大运河遗产数字化应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京杭中心开展京杭运河航道疏浚 推动京杭运河南四湖至东平湖两湖段全线畅通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京杭中心组织开展京杭运河两湖段航道浅点疏浚工作,全力推动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水运全线畅通。
五地法院发布《保护大运河倡议书》 共护大运河 加强审判资源共享,联合探索打造“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嘉兴中院相关负责人说,加强大运河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是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裁判规则统一,沿线法院继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完善“三合一”审判机制。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