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流动的文化 行走大运河|河畔非遗焕新生

发布时间: 2020-08-04 14:55:10 | 来源: 河北新闻网 | 作者: 田恬 韩莉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胎画珐琅技艺传承人张会芬向记者展示《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河北日报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手记】

大运河蜿蜒流淌,孕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记录了人类两千年的文明史。日前,行走大运河小分队来到了景县龙华镇,在镇子深处,坐落着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胎画珐琅技艺的烧制工厂,我们走进这里,探访运河边上的文化瑰宝。

大运河景县段全长73.2公里,自山东德州流入,从连镇乡大端庄村流出,途经40余个村庄。其中,安陵镇的华家口村和留智庙镇的白草洼村,与大运河历史渊源尤为深厚。距离县城25公里左右的龙华镇,与大运河尚有一些距离,但运河强大的交通辐射作用依旧为小镇兴盛提供了独特的发展契机。

据《景县志》记载,大运河景县段开挖于隋大业四年(608年)。作为联系南北的漕运动脉,直到20世纪50年代,大运河一直航运繁忙。随着漕运衰微,大运河的航运功能才逐渐隐退。但运河边的景县,以其绚丽多姿的文脉传承和人文资源,描摹了一幅壮观而又意蕴绵长的历史画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片充满着历史积淀的土地上,景县孕育了无数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民间工艺,其中,铜胎画珐琅就像是一颗流落在民间的宝珠,深藏于龙华镇内。

从县城出发,差不多半个小时的车程,便到达镇上。步行走进村子,在一处不太起眼的民居前站定,这便是景县龙华美术烧瓷厂了。穿过大门口,院内,呈现在眼前的又是另一番面貌,在这仅仅千余平方米的院落里,别有洞天。

走进院子,右手边是一个不大但精致的展厅,大到瓷瓶、卷缸,小到鼻烟壶,各式各样的铜胎画珐琅工艺品映入眼帘,鲜艳的色彩、精美的外表让人目不暇接。厂子的主人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会芬。正在等候我们的张会芬,手上拿着一个精致的景泰蓝赏瓶,这便是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送给与会各国元首的精美礼物——《四海升平》。这件颇具中国特色的工艺花瓶,除了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工艺,其开光部分采用了与景泰蓝工艺齐名的老北京传统技艺“铜胎画珐琅”。在制作画珐琅工艺的过程中,张会芬亲力亲为,全情投入,没有丝毫懈怠,集中了景县龙华美术烧瓷厂水准最高的工艺技师,从试制环节一直到生产环节,层层把关,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画珐琅部分的全部制作。毫无疑问,当年在北京APEC峰会上,这件精美的景泰蓝赏瓶一亮相,便吸引了海内外与会人员的目光,也让我国这一悠久的传统工艺走出国门,蜚声海外。

倾听着张会芬的讲述,看着她脸上显露的自豪,铜胎画珐琅技艺的历史在我们脑海中渐渐展开。铜胎画珐琅又称“画珐琅”,是在铜质胎体上涂敷釉料,经烧结、彩绘、抛光、镀金而制成的金属工艺品。虽说画珐琅现在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但它起源自欧洲,为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画珐琅,又称“洋瓷”。画珐琅明朝时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进入宫廷,因最早在广东制造,又被称作“广珐琅”。

在当时,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品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喜爱与重视,康熙、雍正、乾隆在北京皇宫造办处和广东两地都设立了珐琅作坊,还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制作的珐琅制品供给皇室享用。长期以来,这项工艺一直为宫廷垄断,民间甚少涉足。

上世纪50年代,政府曾出面将崔义亭、王安府、郭振华等一些老手艺人组织到一起,成立了北京烧瓷厂。1972年,时任北京烧瓷厂团支部书记的郭振华回到家乡,在景县创办了“河北省西路公社烧瓷厂”,铜胎画珐琅正式落户到景县,生根发芽。

那时,年轻的张会芬由于能写善画,被招进了厂里作了第一批学徒。自此,她便与铜胎画珐琅技艺结下了缘分。此后,出于对铜胎画珐琅技艺发自内心的喜爱,张会芬于1985年在师父郭振华的帮助下成立了景县龙华美术烧瓷厂。如今,景县龙华美术烧瓷厂已成为我国北方现存唯一一家较有规模的采用传统手工工艺,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铜胎烧瓷制品的厂家,烧瓷厂这些年精心培育出的近千名烧瓷人才,更是我国烧瓷技艺传承的生力军。张会芬也成了老北京正宗铜胎画珐琅技术的唯一传承人,她指导生产的很多铜胎画珐琅作品多次在各种展会上展出,并在国内外不少拍卖会上被拍卖,为众多收藏家所喜爱。

“铜胎画珐琅在我国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在制胎工艺上类似景泰蓝,在纹饰风格上则近似于珐琅彩瓷,风格以仿古为主,极具民族特色。”张会芬说起铜胎画珐琅技术如数家珍,产品类型涵盖鼻烟壶、香炉、如意、酒具、烟具等日用品,还有各种炉、鼎、爵等仿古器皿以及一些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的大件艺术品。

近年来,景县坚持传承当地传统铜胎画珐琅技艺。2013年7月,张会芬被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9月,铜胎画珐琅技艺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她创作的珐琅作品《四节提盒》荣获该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

古老的大运河流淌过了漫长的岁月,她以其宽厚的胸怀,滋润了沿岸广袤的土地,承载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今,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实施,运河儿女张会芬们用非遗文化描绘着大运河崭新的时代画卷。

推荐阅读
郑栅洁考察浙东大运河宁波段: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亮起来 他强调,一定要保护好运河及沿线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适度开发内河航运和旅游等产业,让古老运河焕发生机和活力。郑栅洁考察了建设中的姚江水岸运河诗路文化交流中心项目,了解项目功能布局、业态开发和建设进度等情况,希望投资方进一步优化方案、丰富内涵,努力打造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郑栅洁详细询问运河的水质、通航、旅游开发情况,对这里的优美环境、良好生态赞不绝口。
浙江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立法 作为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下称大运河遗产)包含总长327公里的河道和13个世界遗产点。大运河遗产河道两岸各2000米范围划定为核心监控区。鼓励遗产保护与科技融合,推动大运河遗产数字化应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京杭中心开展京杭运河航道疏浚 推动京杭运河南四湖至东平湖两湖段全线畅通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京杭中心组织开展京杭运河两湖段航道浅点疏浚工作,全力推动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水运全线畅通。
五地法院发布《保护大运河倡议书》 共护大运河 加强审判资源共享,联合探索打造“环境司法保护一体化平台”。”嘉兴中院相关负责人说,加强大运河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是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裁判规则统一,沿线法院继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完善“三合一”审判机制。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