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家
         

“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东关篇

发布时间: 2020-09-09 09:50: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编者按: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的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数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由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和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以“古运新说”为主旨,从杭州出发,过扬州、访苏州、抵北京,探寻沿线城市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水乡之畔的时代故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东关篇

“通州四关”——记载着运河千年的历史沧桑

图为《古运回望图》东关大桥资料图

通州故城,北据北运、通惠两河之交,西扼京津大道要冲,凭此地利优势,通州城成为京津地区繁盛之地,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它不只是京东第一州,还曾经与京津同列,位居第三。过去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三教九流乐汇集于此,不少人乐而不返定居通州。有一些途经通州的外国友人和使者对通州的繁华羡慕赞叹,甚至著书描述通州当时市面的繁盛景象。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东关篇

通州的建立,历史相当悠久。金天德三年(1151年)为在燕京建都城,开辟潞水漕运,并“取漕运通济之义”,在潞县城中设置通州,从淮河以北辽阔区域水运到的漕粮和其他不可胜数的物资,由这里转运到首都的建筑工地,于金贞元元年(1153年)都城建成称“中都”,且迁都于此,开创了北京的建都史,这就是古代谚语“先有通州后有北京”的由来。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图片

说到通州的繁盛则离不开其支柱——通州四关,即东关、北关、西关、南关。这里说的“关”,不是关口或关卡、海关,而是关廂。关廂就是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地方,关廂也简称为关。经过一千余年发展起来的通州城,旧新两城相连相扣,有五座高大城门,却只在旧城南门外、北门外、东门外、新城西门外,形成四个关廂。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东关篇

北门城楼外运河岸边有一座大光楼,因每年户部仓场侍郎率领设在通州坐粮厅的官员在此处监督验收漕粮,也称“验粮楼”,是大运河北端第一楼。此楼旁边即为漕运石坝码头,有通州州判同在此协助坐粮厅官员验收转运漕粮,凡验收合格的漕粮由此扛到塔北城外的葫芦头处,装上剥船经通惠河转运到北京东便门外大通桥处,上岸陆运入储京仓。楼旁还有号房和露天粮囤,阴天下雨应急而设。东门城楼外是漕运土坝码头,有通州州判在此协助户部坐粮厅官员验收漕粮,合格的用剥船经护城河转运到旧城、新城南门外,再扛入通仓,同样设有号房和露囤应急。

如今这旧城门早已消失不见,但是一些地名还在,比如北关,东关,西门等等。新时代的通州,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被定位北京新“两翼”之一,副中心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这座迅速崛起的新城用创新实践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两个皇木厂——昔日的古运码头

图为《古运回望图》皇木厂村采风资料图

通州有两个皇木厂村,一南一北,南边的位于漕运古镇张家湾,因转储修建北京城的御用“木料”而得名。如今,村内仍遗留着大量的历史古迹,现保存着建设北京城的巨大花斑石46块、运河古道遗址150米等诸多古迹,包括建皇宫、皇陵用的红丝印叶纹嘉石,官盐码头称盐用的石铨,“惜字局”石碑等。当年管理木厂的官吏在木厂四周栽植了许多国槐,现今仅剩一棵。该槐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经多年风雨变故,仍然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

图为皇木厂古槐   来源:光明网

北边的皇木厂村位于通州区永顺镇,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直隶巡按御史吴仲主持重修通惠河的工程,将张家湾到通州的几十里大运河河道进行了修治,通惠河的河口从张家湾挪到了通州城北。于是大运河运来的漕粮、皇木和其他各种货物,都可以直接运到通州城东,再上岸存放,或者进行交易。因此在通州城北的大运河西岸又设立了一座皇木厂,这便是如今通州永顺镇的皇木厂村。

如今,这个皇木厂没有留下太多遗迹,以北皇木厂命名的桥在通燕高速上,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路口。北皇木厂桥南侧是东关大道北口,全长1.99公里的东关大道将故城东路与温榆河西滨河路串联起来,形成通州城区内南起玉带河大街、北至朝阳北路的一条城市快速主干路。值得一提的是,从东关大道南口出来,顺着故城东路前行左转,就是有名的赵登禹大街,也就是曾经的东关大街。

东关大街——见证通州重生

图为东关大街历史资料图

东关大街又称赵登禹大街,位于通州旧城东门外,北运河西畔,与河道平行。旧时通州城东滨运河,东门外以北即是土坝码头,再北则是石坝码头,二码头是朝廷漕粮专用码头,从江淮运来之粮自二码头分别转运至京仓(北京国仓)与通仓(通州国仓),至于南北方所产百货于通州交易者,则均在土坝码头以南很长一段运河右岸进行,因此在明代即傍河形成一条货栈与买卖街道,异常繁盛,因在通州城东门外故名东关大街。

图为如今的赵登禹大街,旁边就是运河商务中心区

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1946年,为缅怀抗日将领赵登禹将军,将东关大街南北向段更名赵登禹大街。2009年通州区上营棚户区拆迁改造,原有的赵登禹大街随之消失。新的赵登禹大街在原址附近新建,于2015年8月建成通车,成为通州运河商务区的一条重要道路。

东关胡同——唤醒运河古城记忆

图为东关胡同资料图

通州因水而兴,街巷胡同随着大运河漕运逐步发展兴盛起来。通州的胡同主要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干,向外扩散分布开来。尤其以靠近大运河,三庙一塔、东大街、北大街一带的胡同最为密集,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

东关民居多建在大街西边、南边一带。居住地名成双成对,互相呼应,饶有趣味。东关后街是1952年拆除了城墙之后形成的街巷,因为位于东关大街之北,遂起名东关后街。如今这条胡同已经消失,只留下了一些历史记忆。站在大运河畔向东关远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的东关,成为了运河商务区的一部分。

东关大桥——横架两岸连接运河之魂

图为新时代东关大桥资料图

北京通州的东关大桥,桥梁长为330米,桥面宽度39.6米。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上,跨越北运河,是长安街延长线上唯一一座水桥(跨河桥),是北京市区通往六环及京哈、京沈高速的重要通道。

这座桥连接起西岸的燃灯佛舍利塔等遗址古迹和东岸的现代都市。造型非常新颖,寓意“千荷泻露”,白天时观赏其外观,可以看到三层不同高度的类似荷花造型的景观步道,与蓝天碧波相映成趣,美轮美奂。

作为通州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夜景照明工程让大运河颜值更高,观赏效果更佳。该桥设有喷泉装置,表达龙戏水、水之韵的整体形象,在桥栏杆内侧,有下照式灯光,照亮护栏上的浮雕。每到国庆节等重要节点,桥上灯光亮起,蔚为壮观。

“一带、一轴、多组团”运河商务区成为城市商务新标杆

图为新时代大运河东关段资料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内,通惠河、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之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楼,构成了未来北京新商务中心区。

未来,通州作为国家战略高地,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担着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责任;同时,通州作为京津冀桥头堡,对接整个环渤海经济体,通州的建设将与雄安新区建设共同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的空间格局。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详细规划中,整个通州依托大运河、六环路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而运河核心区包含三个组团,分别是商务北区组团、商务南区组团和东关组团。

图为地铁6号线北运河西站

较为便利的交通为高端商务区的形成构成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北京地铁6号线从运河商务区穿过,通州北关站和北运河西站均承载着运河商务区重要的交通功能。从地铁北运河西站出来,大运河美景尽收眼底,旁边的高楼大厦林立,大运河焕发着新时代千年之城的青春活力。

运河商务区已经成为城市副中心商务服务业态的承载地。以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为重点,积极引进创新金融和国际化互动型总部企业,全力打造滨水生态、高端集聚的国际化商务区,将快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城市商务新标杆。

2020年9月5日,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通州区召开。通州区区长赵磊在论坛上表示,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法定数字货币、新型金融牌照、资管产品个税递延等27项财富管理前沿领域的改革任务。

通州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河富水、环境优美。作为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已具规模。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东关篇

遥看拥有2500年历史的通州运河,让通州有着“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镇”的美誉。虽然昔日北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千帆万船已变成了京津公路上的车流滚滚。但通州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来,在城市资源、自然环境、发展潜力各个方面都具有了无法比拟、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东关新时代的发展也将带给我们新的惊喜,让我们静待更多大运河的故事。

总策划谷建华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联合出品


附:

关于《古运回望图》

《古运回望图》之创作,旨在弘扬自强不息之民族精神,漕运盛景之再现,贵在推崇厚德载物之中华气量。

公元新世纪开元之年,华夏再沐朝阳,春风又绿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华先生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己任。斥巨资,募群贤,研史料,重考察,集众家之才智,请诸师之妙笔,穿越六百年时空,探寻当年漕运盛景。历时五载,征修四次,终成《古运回望图》。

全卷通高83公分,长210公尺,以明代航运鼎盛时期为背景,以运河为主线,自通州始至余杭终,经京津冀鲁苏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余城镇,浩浩荡荡,三千余里,一气贯通,气势恢宏。画面兼工带写,五色丹青,师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细腻,疏密得体。山水迤丽,柳岸花明,漕艘栉比,往来如梭,闸坝码头,廪粟云屯,城镇市井,百态人生,纵观全卷,三千里漕运风情尽收眼底,五千年华夏文明彰显其中。正可谓,漕运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

推荐阅读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七“朝阳门(上)” 朝阳门又称“粮门”。南方出产的粮食经由漕运粮船进京走京杭大运河至通州,陆路进京的粮食再由朝阳门运进城内的京都九仓,朝阳门瓮城门洞内左侧墙上,镌刻有谷穗一束,“以志填仓”吉祥,象征此门为进京粮道,“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也是九门观景中的一景。
“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风行活动启动 由中国侨联主办、江苏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情系大运河”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风行活动4日在江苏无锡启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应邀参加。
江苏乡村振兴智库2020峰会暨大运河小镇联盟论坛在相城望亭举行 9月5日,江苏乡村振兴智库2020峰会暨大运河小镇联盟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举行,全国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太湖边、运河畔,共同探讨乡村振兴。
“铁人”高手竞逐“运河之都” ​游泳、自行车、长跑……上周末,江苏淮安大运河畔热闹非凡。在2020年全国铁人三项冠军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业选手竞逐“运河之都”,在今年国内首场铁人三项赛事上一展风采。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