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推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2-29 16:55:31 | 来源: 中国江苏网 | 作者: 王金铨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作为古老运河,中国大运河无疑在世界运河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但如何在世界遗产背景下做好保护与利用工作,我们还需要学习与借鉴。对世界其他遗产运河在保护利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国际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遗产运河的共性特征和特色做法,有助于我们在世界遗产运河背景下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路。

构建复合管理体系。纵观世界其他5条遗产运河的管理体系,不难发现全方位的架构体系是其遗产保护的基本保障。自上而下的协调管理与监控为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可以借鉴世界遗产运河的经验,积极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群众的管理体系,实施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统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政府在城市规划上的指导协调作用,尤其是要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与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将现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协调机制日常化、具体化、实体化,协调运河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事宜,监控运河保护与合理利用,将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在保护运河的同时,应遵守国际公约,推动国内运河法律体系建设,保障运河建设与管理有法可依,稳健发展。

推动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配合。一方面,世界遗产运河建设中都注重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鼓励民众和民间组织成为保护运河的参与者,为运河保护建言献策并出资出力,增加地区居民学习和教育的机会。公众参与的重点在于公众在共享运河旅游资源的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毋庸置疑,遗产运河的利用都是以不损坏水质和生态环境为前提,尽量保持运河以及沿岸历史文化古迹的“原汁原味”,是可持续发展的遗产文化保护措施。遗产运河资源造福沿线民众,民众应积极投身于保持运河绿色发展的活动中,相关部门可设计网上调查和意见反馈等,促使民众为运河保护建言献策。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知识需要传承,相关的教育必不可少。运河教育应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阵地和堡垒。公众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欣赏并认同大运河的灿烂文化,才能使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重视。定期开展以大运河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就大运河的传承或运河精神进行交流;或利用网络媒介,以丰富多彩的视频形式呈现大运河的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激发人们自觉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传承。

搭建立体化文化架构。从世界遗产运河建设经验梳理中发现,运河文化并非线性化的独立存在,而是包含与运河相关的物质遗产和文化活动的立体化文化架构。在保护运河,凸显其普遍价值之余,应积极发展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强化其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运河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相辅相成,商业价值蕴含于文化价值之中。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主要靠旅游业,而旅游业发展不外乎运河遗产的合理利用。大力推广运河文化及其衍生产业和品牌活动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成为“朝阳产业”的必由之路。挖掘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我国长城之外的另一张名片,擦亮中国大运河的金字招牌。借鉴世界遗产运河的经验,可举办水上灯光节,将运河之美于灯光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可举办运河画展,以运河之韵为主题,集思广益,通过图画的形式,凸显运河在艺术家眼中的美感;可举办运河摄影展,收集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神韵,于四季抑或一日之内的变换。再者,诸如运河沿线城市的美食、运河为主题的文旅产品、运河博物馆等亦可成为立体化运河遗产的重要部分,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在国际舞台的文化塑造与传播。

世界遗产运河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经验,对中国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以文明互鉴的心态融合其他国家运河保护与传承的经验,博采众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更好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者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大运河研究院世界运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推荐阅读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发布2021年元旦开放公告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近日发布元旦开放公告,2021年1月1日至3日正常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馆),请观众根据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运河堤上国风跨年艺术展圆满落幕 (图文:天津武清剧当代艺术中心)。人民资讯发布时间:12-2912:00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帐号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天津武清剧当代艺术中心携手住总大光明中心剧当代演艺中心举办了运河堤上国风跨年艺术展。随后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知名画家褚宝君,知名画家王大方现场作画并举行慈善拍卖,所得善款将全部捐献给贫困儿童。
科技再现非遗与运河文化,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首演成功 在现代科技呈现的炫丽视觉画面下,LED大屏技术再现了千年大运河热闹忙碌的场景,也展现了星辰之下大运河的宁静与寂寥,还有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帆影弦歌万千重》以运河为线,引入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串联起南北方的昆歌、昆曲、劳动号子、箜篌、古琴、商羊舞等非遗表演形式,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相互衬托,打造出全新的大型非遗原创器乐剧,同时也描绘勾勒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就像运河水一样川流不息、传承有序。运河之上,传来悠悠箜篌之音,与箫声琴瑟相合……12月25日,非遗跨界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在北京隆福剧场成功首演。”器乐剧《帆影弦歌万千重》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中国非遗文化视听盛宴。
河南划定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涉及这6个市21个县 城镇发展区的非建成区内,严禁大规模新建、扩建房地产、大型及特大型主题公园等项目《办法(试行)》规定,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分为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区、城镇发展区、生态控制区、村庄建设区和一般农业区,各区实行差异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要求,核心监控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影响生态环保的项目,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相关规划和生态环保要求的已有项目和设施逐步搬离,限期拆除违规占压大运河河道本体和岸线的建(构)筑物。推动索须河有水段提质升级,建设夜航观光旅游带,打造河南“千年运河”文化旅游新名片……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办法(试行)》(《办法(试行)》)。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