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扬州大运河畔一湿地公园“新装”亮相 45天“造”十景

发布时间: 2021-02-03 14:01:00 | 来源: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新添“傍花杉林”景观设计图。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中新网扬州2月2日电 (记者崔佳明)扬州大运河畔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经过一个半月的闭园修整,景区大规模提升改造后新添十大景观,1日以全新的姿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位于生态科技新城的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七河八岛”和南水北调东线水域保护区,被称为生态长廊上的一颗“明珠”。

新添“香蒲观鸟”景观设计图。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优质的生态是这里最大的特色。”2日,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规划设计总顾问陈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个凤凰岛生态资源丰富,拥有224种维管束植物和117种脊椎动物,“在这次提升改造中,我们最为注重的就是保护原生态的湿地、保护动物们原生的家。”

经过45天更新改造,凤凰岛新添了“傍花杉林”“岁寒三友”“西堤春晓”“凤凰园”“香蒲观鸟”“竹烟波月”“科普馆水景”“佛教文化隅”“湿地风情园”“水韵广场”十大景观。陈昊称,大多景观都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其中,“傍花杉林”保留了现有湿地杉,并栽种了多品种水生植物形成新湿地景观,水边现有路面改造成木栈道,而“香蒲观鸟”则对现有香蒲湿地进行了改造,增加曲折木栈道,在栈道中心开辟了一块水域,增加多种水生植物,在中心区域设置一些镂空草亭,可供游客进行观鸟活动。

更新改造后的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我们还优化了园区道路,并增加了一些木栈道、石子路,不仅突出了‘生态美’,更增添了游玩的趣味性。”陈昊说。

陈昊,今年58岁,他和扬派园林打了近30年的交道。去年8月,他成为了凤凰岛景区更新改造的把关人。作为凤凰岛景区特别聘请的景观顾问,他要为凤凰岛景区重新量身定制一套“美颜方案”,让这座“素颜”打底的国家级生态公园,在大运河重生的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更新改造后的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漫步在园内感受到空气清新,可以看到不少鸟类在湿地绿林间飞翔、鸣叫。“未来凤凰岛景区将会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讲好运河故事。我们希望人们来到凤凰岛不仅能够体验到湿地自然风光之美,更是能够处处感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运河文化悠久的人文和故事。”扬州市凤凰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李娟说。

 

推荐阅读
廊坊市委副书记到香河调研运河旅游通航工程 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各专项组要与香河县加强沟通对接,提高对各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指导和监督,香河县要统筹规划,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压实责任到人,各相关部门要主动与施工单位对接,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倒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2月2日,廊坊市委副书记柴宝良到我县就运河旅游通航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干特干,确保运河旅游通航工程如期完成。柴宝良一行先后到姚止务中心码头、王家摆桥施工现场、橡胶坝施工现场和冀京界河段岸坡防护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听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关于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督办,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扬州大运河畔一湿地公园“新装”亮相 ”扬州市凤凰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李娟说。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优质的生态是这里最大的特色。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供图漫步在园内感受到空气清新,可以看到不少鸟类在湿地绿林间飞翔、鸣叫。
滑县法院开展大运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1月28日下午,滑县法院干警何志颖向在运河边休闲的市民说。“您好,我是滑县法院的志愿者,给您送一份环保倡议书,希望您和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家门口的运河。为加强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宁静美丽的运河绿色生态带,滑县法院组织6名志愿者到大运河畔和道口古镇开展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台儿庄区爱心企业到运河街道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每到一处,爱心人士都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树立勇气,直面困难,坚定对美好生活的信心。1月26日,枣庄市台儿庄区爱心企业奥德瑞沂府到运河街道走访慰问部分贫困户、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棉被等爱心物资和300元慰问金。贫困户对爱心企业的走访慰问表示感谢,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继续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面对人生,不辜负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厚爱。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