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春节七天苏北运河货物通过量2251万吨

发布时间: 2021-02-20 15:56:37 | 来源: 潇湘晨报 | 作者: 许晓婧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7天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回顾过去的168小时,苏北运河航务工作者们坚守运河一线,共筑平安、畅顺、温暖的中国年。苏北航务管理处运调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春节七天苏北运河累计货物通过量达2251万吨,船舶通过量2710万吨,煤炭运量160万吨,同比上升13.9%,通过集装箱2180TEU,同比增长16.2%,保障了煤炭、粮食、成品油等重要物资优先通过,圆满完成节日期间物资运输保障任务。

2月14日大年初三,作为苏北运河下行口门船闸,解台船闸组织当班人员第一时间冒雨对新入网船舶进行实船丈量复核,保障船舶快速、高效、安全过闸。“船老大新年好,咱这批货物是从哪儿运来,运往哪儿去呀?”“疫情期间,请您佩戴好口罩。”在新入网的“卓越运河”“振航鑫顺”两条船舶上,该所执法人员两两一组,用测距仪等辅助工具认真核查船舶数据、反复比对入网信息,确保精准无误,船证相符,并提醒船员落实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大过年的,你们顶风冒雨为我们服务,工作做得又细致又快速,真正是把我们船员的需要放在了心上,很好!”“卓越运河”船主段夫德一边签字一边笑着说。

2月13日至15日,邵伯航道站分别与施桥船闸航管稽征中心党小组、邵伯船闸和邵伯地方海事所、高邮地方海事局联合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巡航途中党员突击队走访航道内滞留船舶、慰问在外过节的船员,了解服务需求、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为船员们送上口罩、“福”字、生活用品和新年祝福。

2月14日8:45分,宿迁船闸班组现场报告,二号闸下游闸门开不到边,影响船闸安全运行。该所立即启动春运船闸水下应急清障预案,组织专业潜水人员对闸门进行应急性水下清障。经过近2个小时的应急清障,打捞出石块泥沙近500公斤、皮靠把14个以及钢丝绳等障碍物。11:20分,船闸恢复正常运转。

2月13日,宝应航道站巡查辖区航道期间,发现航道内待港装卸船舶与回乡停泊过节的船舶停靠秩序混乱,对过往船舶安全通行造成一定影响。执法人员立即现场进行疏通,登上停泊船舶宣讲停泊安全注意事项,并帮助其调整船位、加固缆绳,同时指挥过往船舶有序通过该区域。经过20分钟,该段航道安全隐患被及时消除。

2月13日凌晨四点,熬了半宿的刘老涧船闸值班员严正永利用语音广播向每一闸次船员送上新年祝福。“徐货9128”进闸后,只带了船首的缆绳。严正永先送祝福再提安全要求:“新年好!祝新年发大财,回家团圆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请把缆绳带好。”船老大略带歉意微笑说:“新年好,我这就把后面缆绳打上,谢谢,你们刘老涧船闸服务就是好。”

在岗位上辞旧迎新、迎来送往,是苏北运河航务人的日常。春运还在进行中,苏北航务管理处将继续把疫情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用心用情为所有船员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大运河森林公园修复设施儿童乐园安全了 前不久,本报对大运河森林公园内游乐设施脏破、特别是儿童乐园内“爬山车”存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报道。设在公园内的儿童乐园是园方重点守护对象。(原标题:大运河森林公园修复设施儿童乐园安全了)来源:。
滑县:依托厚重历史 传承运河文明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在滑县境内,自西南至东北穿行而过,古河道古街区等遗存丰富,见证着道口古镇的沧桑。为保护传承运河文化,滑县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创新的思路,做好文物本体保护,打造运河生态廊道,建设运河历史文化展馆。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古镇年均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春节七天苏北运河货物通过量2251万吨 2月14日大年初三,作为苏北运河下行口门船闸,解台船闸组织当班人员第一时间冒雨对新入网船舶进行实船丈量复核,保障船舶快速、高效、安全过闸。2月13日至15日,邵伯航道站分别与施桥船闸航管稽征中心党小组、邵伯船闸和邵伯地方海事所、高邮地方海事局联合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巡航途中党员突击队走访航道内滞留船舶、慰问在外过节的船员,了解服务需求、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为船员们送上口罩、“福”字、生活用品和新年祝福。2月13日,宝应航道站巡查辖区航道期间,发现航道内待港装卸船舶与回乡停泊过节的船舶停靠秩序混乱,对过往船舶安全通行造成一定影响。
运河新城,节后“第一锤”! “这些征迁清表任务主要是为了保障运河新城核心区路网建设以及312国道沿线整治二期等项目,对运河新城和蜀山区发展意义重大。”该镇主要负责人说,通过征迁行动形成“以征促迁、以迁促建”的良性循环,加快西汤泉路建设施工,推动运河新城核心区路网建设。据了解,今年小庙镇计划征迁50万平方米、清表3000亩,占全区工作任务的62.5%。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