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北京将建国家级植物园,面积360公顷!在这里

发布时间: 2021-03-11 13:54:01 |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日前,通州区政府网站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建成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根据《规划纲要》:城市副中心将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完善绿色空间格局,建设城乡公园体系和绿道系统,升级服务设施体系,形成森林拥城、碧翠融城的大尺度绿化风貌,让居民享受自然,抬眼见绿荫、侧耳闻鸟鸣。

城市副中心将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

北京将建国家级植物园,面积360公顷!在这里

打造森林环抱的绿色空间

建设森林城市,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让森林拥抱城市。持续提升城市绿心绿化品质,建成万亩城市绿肺,营造郁郁葱葱、水映蓝天的城市森林景观。

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的13个公园,城市绿色项链实现合拢。

打造东西部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控制区,全面建设9个乡镇景观生态林,促进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衔接。

持续开展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到“十四五”末,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5%。

一心、一环、两带、两区

一心,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一环,即由13个公园串联形成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13个公园包括:

通燕公园、潮白河公园、国家级植物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运河公园、凉水河湿地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永顺城市公园、温榆河公园、刘庄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和宋庄公园。

两带,即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西部生态绿带及与北三县地区沿潮白河构建的东部生态绿带。

两区,即城市副中心与亦庄、顺义之间的大型区域生态廊道控制区。

根据《规划纲要》,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国家级植物园等高水平自然公园。完成云景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实现高品质综合公园均衡分布。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等建成一批口袋公园。推动绿色空间与体育、文化等城市功能复合利用,完善现代化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建成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到“十四五”末,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十四五”期间,建设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干线绿道,完善大运河健康绿道系统,建成300公里精品绿道。到“十四五”末,全域绿道总长度达到600公里。

试点“信用+公交优惠出行”

“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有这些重点项目↓↓

国家级植物园,建设地点位于潞城镇,规划面积360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绿化及科研科普、游憩设施等。

广渠路东延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实施绿化面积约17公顷。

北运河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实施绿化面积约267公顷。

梨园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实施绿化面积约22.2公顷。

梨园云景公园绿化工程(一期),实施绿化面积约13.7公顷。

 

 

 

 

推荐阅读
线上巡航运河惊现木筏船 线下劝离赠送红色“救命衣” 3月10日的上午,湖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双林水上中队执法人员在进行视频巡航时,突然发现有2艘木筏船在桥下随波浪上下颠簸,千吨运输船来往频繁,随时有倾翻的可能,而且船上两人均未穿救生衣,非常危险。目前,湖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利用智慧海事监管平台,结合智能卡口的抓拍视频,探索航道运输船舶的非现场执法和航道安全隐患的排查,通过线上巡航与线下监管的方式,快速精准对风险点辨识研判和违法违章行为查处,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守护航道安全畅通。执法人员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告知此行为的危险性,并赠送两条救生衣帮其穿戴。
王爱和:规划建设浙赣粤运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浙赣运河规划全长约760公里(江西境内全长410公里),规划投资匡算约1700亿元。受访者供图去年11月,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江西省印发了《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完)。
探寻运河古迹 抚触岁月乡愁 本期“文化八仙桌”,就以梅公祠为切入点,邀请有关人士畅谈寻访古迹过程中的故事和对沧州历史文化浓浓的情感。王吉仓也是乡土历史文化的酷爱者,参与过许多古迹的寻访活动,并在寻访沧州历史名人王国祚墓地、轶闻、著作上取得历史性成果。梅公祠的前世今生,梅公祠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知识,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引起广大市民热切关注。
北京将建国家级植物园,面积360公顷 广渠路东延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实施绿化面积约17公顷。持续开展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北运河景观生态林建设工程,实施绿化面积约267公顷。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