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江苏扎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6-27 16:35:13 | 来源: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滔滔奔流了2500年的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一年多来,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等方面发力,扎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出新步伐。

临近暑假,位于三湾古运河畔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开馆一年多来,这座“国字号”的博物馆共吸引118万人次打卡参观。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文物,还通过5G+VR技术、沉浸式互动体验将大运河的“活态”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游客说:“代入感蛮强的。从运河城市的起源、运河城市的发展,展现了运河繁盛时期本地的风土人情。”

一年多来,各地围绕“活化”大运河文化宝库的命题谋篇布局。苏州“运河十景”、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宿迁皂河龙运城等文化地标陆续上新,山水园林、滨水空间在“美丽中轴”上串珠成链,古老的“黄金水道”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修复、老街提升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深入推进,历史建筑、非遗项目在保留“老味道”的同时,也在融入城市烟火、走进现代生活。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勇说:“在运河古建区复建了望亭驿、碑廊等一些历史的建筑。同时,近阶段我们也是新建了大运河文体馆,预计在今年10月份左右投入运营。我们也会邀请专业的运营团队,在小剧场里面定期举办关于一些运河文化的宣传活动,进一步让周边的居民能感受到大运河历史的氛围。”

游客说:“这里环境特别好,在运河边上,在河下古镇这里,到这边来也是感觉非常惬意的。”

除了线下发力,江苏还积极拓展线上空间。去年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一期)上线公测。依托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技术,人们不仅可以足不出户、线上游览运河沿线景点,还能在交互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江苏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朱国强说:“我们专门有一个‘探运河’栏目。比方说,您可以在我们的数字云平台上放河灯。如果漂到了昆山,您可以看到它对昆山以及昆曲的介绍,还有答题等等来提高年轻人了解大运河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去年以来,江苏出台《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印发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和11个设区市实施规划等,从顶层设计为大运河提供制度保障。未来,江苏还将重点打造以漕运盐运、科普研学等为主题的6类精品线路。到2025年,大运河沿线将建成1-2个世界级旅游景区、10个左右省级及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流淌千载的大运河,正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高涵毕然郭艺冯水清李泽灏耿浩东郭彧苏州中心站供片台/扬州台淮安台)


推荐阅读
以运河为媒,共话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一年来,约120万人走进这里,与运河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根据《世界运河辞典》,世界上有1100多条运河、4500多座运河城市。如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同频共振”,江苏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省份,同时还是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交汇省份,承担着特别的使命、任务。
江苏扎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去年以来,江苏出台《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印发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和11个设区市实施规划等,从顶层设计为大运河提供制度保障。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文物,还通过5G+VR技术、沉浸式互动体验将大运河的“活态”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勇说:“在运河古建区复建了望亭驿、碑廊等一些历史的建筑。
守护“世遗”千年文脉:浙江五地联动勾勒运河动人图景 21日,“同一条运河:千年运河情,百年共富梦”第二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活动在湖州市南浔区大运河畔启幕,为赓续遗产文脉、探索保护机制搭建了交流平台,不断壮大运河沿岸“朋友圈”。其表示,接下来该区将以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为契机,以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历史资源为抓手,构建“运河+文化+旅游”新模式,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使大运河成为“致富河、幸福河、共富河”。“对于与大运河相伴相生的南浔,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画卷,穿透南浔的历史和现实,融入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浔人的灵魂。
大运河文脉涌动时代风采 借助数字技术,我们能够更形象生动地再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提高大运河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依托数字技术加深大运河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大运河文化开发利用的数字产能。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工作。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