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运流西楚 河美城兴——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绘就崭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9-15 16:43:33 | 来源: 宿迁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宿迁网讯(记者侯苏雨时晓凯)站在宿迁大桥上远眺,秋天的城市,天高云淡,叠翠流金。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脚下奔流而过,潺潺流水带来了来往繁忙的船只,沉淀了熠熠生辉的璀璨文化,孕育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宿迁运河精神。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我市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状态。近年来,全市坚持把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推进,如今,建设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传承成果丰硕,品牌影响持续彰显。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千年运河的新画卷不断被绘就。

特色引领,千年运河展新颜

漫步在宿迁英雄园,花海绚丽、绿树成荫,从历史英雄、革命英雄到平民英雄,每一位英雄的事迹都令人动容。

今年4月28日正式开园的宿迁英雄园坚持寓教于园、寓教于景,紧扣英雄主题,以时间为轴线,规划设计了英雄园广场和景观草坪2个核心景观,通过写实手法搭配场景化设计,彰显了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

从宿迁英雄园到运河湾公园,从运河祈福园到运河湾半岛公园……如果说古代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在于经济,那么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千年运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印记。

2018年起,我市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四为”方针,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标识、重构城市发展格局为目标,形成了“一带一核四组团”整体空间结构策划思路,其中“一带”为全长112公里的河道串联全域的运河主题纽带;“一核”为多元阐释运河文化内涵的核心功能区——中心城区文化核,“四组团”分别为“皂河—骆马湖”组团、“洋河”组团、“泗阳”组团和“泗洪”组团。

大运河文化带的壮丽图景,最终要靠一个个具体项目来描绘勾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初,我市就围绕文化传承、景观提升、产业发展和IP打造,精心策划了四大类48个项目。项目建设中,全市上下坚持找准突破口,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运河沿线整体出新出彩。目前,运河湾公园、运河祈福园、顺河集遗址公园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前,皂河龙运城项目正在为9月底正式开园做着最后准备工作。据悉,该项目紧扣运河文化主题,以生态为基础,以治水文化、航运文化、巡游文化为核心,以“一源三脉十渡”为总体布局,全方位讲述大运河故事,全时段展现大运河文化,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共生的特色旅游度假产品。

一个个项目犹如点缀在京杭大运河边的一颗颗明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美好蓝图逐渐变成了生动实践。

深挖内涵,千年文脉奔涌长流

8月20日下午,伴随着苏北琴书《江山春好处》的婉转唱腔,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水韵河音精萃”大运河流域非遗曲艺优秀曲目展演在泗阳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大运河流域沿线城市的曲艺艺术家们倾情表演、精彩演绎,展示了大运河流域非遗曲艺优秀曲目的别样风情和动人魅力。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隋唐通济渠、元代黄河故道、清代中运河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主航道的城市,我市是京杭大运河“弃弓走弦”的关键节点、隋唐大运河与明清大运河的交汇节点,因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宿迁段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文为魂,深度挖掘好、阐述好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千年运河文脉奔涌长流。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运河非遗活化利用,修订《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举办宿迁市第六届“非遗大集”,实施“曲艺人才薪火计划”,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泗州戏、苏北琴书等传统戏剧演出150余场,项王故里景区、非遗进筑梦小镇文化旅游区2个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大运河文艺作品创作,电视动画片《环保特攻队》获“玉猴奖—年度十佳新锐动漫IP”奖,纪录片《最后的水上渔村》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和江苏省电视外宣彩虹奖一等奖。

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我市还坚持挖掘修复,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2021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泗洪马胡城遗址、新盛街、运河宿迁港铁路等16个重点工程地下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同时,利用建党百年契机,组织开展大运河沿线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实施宿北大战纪念塔底座修复、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修缮和环境提升、御码头修复保护等一批历史文物修复保护工程。

全力保护,打造绿色生态“美丽中轴”

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湿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优美的环境,水池清澈见底,蜿蜒的栈道穿行其间,茂密的水生植物随着水流不断摇曳。看似公园,却有着巨大的作用。最高日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量达12万吨,采用“曝气生态塘+浅水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多介质滤床)+水生植物塘”工艺,种植多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可大幅度削减5项水体污染指标,净化处理后尾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水质达标后回用于园区工业用水和国电洋北热电厂循环冷却水。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纵贯南北112公里,肩负着保障沿线饮用水源供给、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等重要生态功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把推进大运河及其沿线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扎实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中轴”。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大运河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坚持水、气、土、固废等协同并治,深入开展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一体化推进“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建设运河生态安全缓冲区和490余亩生态湿地复合净化系统,有效改善运河区域生态环境,让优美生态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的鲜明底色。

在政策保障上,我市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奖励制度;全面推行河流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制度,实行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运河环境实现长效保护。

在强化航运管理上,我市坚持做好运河港口码头船舶垃圾回收工作,新建成港口船舶垃圾收集设施20余套,13家港口码头全部配备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船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信息化、闭环化;加快推进宿连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等6个运河航运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干支互动的运河航运体系。

打响品牌,全面释放运河效益

8月31日,2022宿迁(杭州)文化产业推介会暨“双城记”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办。在系列活动中,一场以“杭向未来迁手共进——杭州宿迁的运河情缘”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尤其引人关注。

直播活动中,杭州方面主持人徐敏走进大运河宿迁段、洋河酒厂、骆马湖、乾隆行宫等地,宿迁方面主持人吴琼则来到大运河杭州段、西湖、龙坞茶镇等点位,聚焦杭州、宿迁两地文化资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对两地大运河文化建设、大湖美景、茶酒文化等方面进行连线对比,全面展示两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大运河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宿迁大运河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积极搭建区域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实体经济转型的“新运河路径”。

5月28日,2022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第四届运河品牌电商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相约酒都、创赢未来”为主题,现场共签约项目36个,协议总投资738.85亿元。连续四年打造的运河品牌电商大会,已然成为运河沿线影响最为广泛的品牌盛会。

京杭大运河究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大运河文化应该如何梳理?如何做好运河文化对淮北地区社会生态变迁的研究……去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2期宿迁运河大讲堂,邀请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黄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马俊亚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讨,为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

除了“高大上”的学术研究,在京杭大运河畔,2021京东宿迁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宿迁站)、“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等活动的开展,更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全民健康、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使群众广泛参与运河建设活动、享受运河建设成果。


推荐阅读
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绘就崭新画卷 2018年起,我市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四为”方针,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标识、重构城市发展格局为目标,形成了“一带一核四组团”整体空间结构策划思路,其中“一带”为全长112公里的河道串联全域的运河主题纽带。近年来,全市坚持把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推进,如今,建设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传承成果丰硕,品牌影响持续彰显。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运河非遗活化利用,修订《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举办宿迁市第六届“非遗大集”,实施“曲艺人才薪火计划”,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泗州戏、苏北琴书等传统戏剧演出150余场,项王故里景区、非遗进筑梦小镇文化旅游区2个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接受政协评议:在大运河规划上书写新答卷 随后,视察团将继续走进华鲁恒升、大运河林场等地开展调研工作。9月15日下午,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康志民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视察自然资源工作,首先在运河洄龙渡码头听取了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规划的相关工作。又将该局“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和“三善三敢”的工作精神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作法作了介绍,赢得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传承运河文脉 点亮艺术梦想 “美丽运河大家绘”活动立足市情民情,聚焦沧州发展热点,面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展开,深入宣传运河文化。同时也提升了大运河美育育人功能,盘活了大运河实践育人资源,更好地助力美丽运河文化发展。此次活动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招募务工人员子女、医务人员子女、留守儿童30余人,对儿童开展美育启蒙,完善儿童人格、启迪儿童才智、温暖儿童心灵。
以阅读共建“文化大运河” 还可以围绕运河的古镇、古村落、古街、古巷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读书分享会,开展音乐、戏剧、美食、风土人情等体验式活动和艺术赏析,让孩子们深入研学,了解大运河文化之美。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华在会上致辞:4月22日,我们向运河沿线各兄弟城市发出倡议——“阅读一本运河主题图书、行走一条运河主题路线、记录一段运河城市记忆”,将全民阅读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总计参与人次超过1000万。浙江省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谢贝妮提出,可以围绕运河的工程遗产如闸、坝、堤、桥等运河水利遗存,行宫会馆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及相关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开展古桥、古建筑等内容的考古以及船模拼搭、水利实验室、模型制作等科学探索活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