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运河联动京津冀

发布时间: 2022-10-08 16:40:11 | 来源: 河北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金秋十月,运河畅流。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河北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生态治理、蓄水通航、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推动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一脉清水,联动京津冀。自香河高庄村附近杨洼闸大桥极目远眺,北运河宛若玉带,自上游北京涌出,蜿蜒南来,润泽燕赵大地。“今年6月24日,古老运河再次迎来世纪复苏——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谱写下‘流动的文化’的鲜活乐章……”香河县文旅局副局长王建军说起眼前这条鲜活的运河,满脸都是喜悦和自豪。

北运河上,杨洼闸地理位置特殊,是名副其实的“京畿水上门户”,是贯穿北方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咽喉,香河的发展,始终与大运河息息相关。“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就在咱北运河香河县中心码头迎来游客8000余人,其中近1000人乘船游览。循着历史的河道,聆听运河故事,感受岁月变迁。”王建军告诉记者,通过对标京津,谋划实施水系治理、桥闸改建、码头修建、生态治理等多项重点工程,而今的北运河再现如画美景,持续带动着京津冀区域内的文旅融合、富民产业。

目前,廊坊市与通州、武清多次沟通对接,“通武廊”全线通航的联合工作机制,将北运河廊坊段打造成为全省第一条内陆旅游通航河流,建成全省第一座具备通航条件的船闸和集旅游、海事、安全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内河码头,开辟了国际领先、国内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旅游航道。香河与通州签订《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发展,带动香河全域旅游人数进一步提升,年旅游总收入提升至约60亿元。

北运河流淌,凸显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自古以来,大运河京津冀段就是联通京津、燕赵的重要水脉、文脉和人脉,见证着京津冀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拓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今年年初,河北省许多从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专家们纷纷呼吁,加快南运河河道整治和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适宜河段旅游通航,而就在9月1日,这一期盼已在沧州城区实现。

“开船喽!”9月1日,随着南川号、朗吟号、鲸川号等一艘艘游船驶离南川古渡码头,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这一幕,令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任丘市政协副主席郑志利感触良深。他曾参与过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去年还参与南川楼出土沉船文物保护工作,当时出土宋金时期文物200余件。郑志利表示:“发掘运河资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推动大运河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历史的重托,是时代的呼唤。”

记者了解到,沧州积极实施引水补水,在去年引水1.8亿立方米基础上,今年又完成引水3亿立方米。目前,城区段运河水深在3.6米至5米之间,“再现运河”“古韵狮城”两条游览线路开始试运营。同时,依托武术、杂技、医药、盐运、河工、漕运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沿岸设置打造漕运诗经长廊、运河水工看台、古长芦盐运文化廊、佟家湾医药百草园等景观点。

不仅如此,围绕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沧州持续发力。目前,占地4000亩的园博园内,北山拔地而起,主园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和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3个板块均显现雏形。运河区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堤岸加固、生态修复等,对原有河滩荒地、废弃建筑进行清理整顿,河滩荒地变为运河公园,成为沧州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大运河,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17个县(市、区),是连接雄安、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作为中国大运河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促进着区域间的交流互融,滋润着千家万户、涵养着生计业态。

邢台,运河沿岸引进新品果树,借助大运河发展观光、采摘等乡村游,既美化环境,又改变农村产业单一问题。衡水,积极推进运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管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串联故城、景县、阜城等多个文旅项目,推出运河风情精品游线路;邯郸以“运河古都名镇之旅”为主线,开发运河主题游线路,推进成语典故、太极文化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化赋能……不久前,京津冀人大立法协同工作机制第九次会议在张家口举行。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讨论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草案建议稿)》,内容涵盖大运河遗产保护协同、生态保护协同、文旅融合协同等,以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一河千载通南北,齐心协力谱新篇。运河长流,正唱响“华夏大地的史诗”。

“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带动城乡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协同推进,持续推动古老的大运河活起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谋划,让古老而青春的大运河更加流光溢彩、造福人民,流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推荐阅读
单霁翔谈南运河德州段保护与利用:让大运河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大运河保护是综合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巨系统,保护的目标是传承。”单霁翔说,保护规划的制定就是要保护这些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地再现历史,坚持“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走一条健康的保护之路,使大运河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愿意接近大运河,在参与大运河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享受大运河。10月1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浙江卫视联合发起制作的大型文化遗产综合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栏目组走进德州,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对南运河德州段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运河联动京津冀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河北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生态治理、蓄水通航、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推动千年运河重焕生机。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共同研究讨论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草案建议稿)》,内容涵盖大运河遗产保护协同、生态保护协同、文旅融合协同等,以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今年年初,河北省许多从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专家们纷纷呼吁,加快南运河河道整治和生态补水,有序推进适宜河段旅游通航,而就在9月1日,这一期盼已在沧州城区实现。
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铺展新画卷 今年,沧州市重点推进总投资225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09.6亿元。乘着国家对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的东风,沧州市在去年完成引水1.8亿立方米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完成引调水3亿立方米,实现大运河沧州段全线通水。聚焦文物修缮、考古勘探、生态修复、创新发展等方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彰显其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
江河奔腾看中国丨古老运河 时代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举措在运河沿线全面实施。如今,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正加快打造,“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依托丰富的文化遗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速形成。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