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报告:文旅活动对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2022-11-08 16:39:1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聊城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联合举办“大运河文化”学术研讨会,发布《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中国大运河年鉴2022》。

《报告》为第五本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报告。全书分为七部分,分别为总报告、黄运地区高质量发展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篇、文旅融合篇、运河城镇与乡村振兴篇、运河交通及港口建设篇以及世界运河篇,共计18篇研究报告。

其中,总报告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总体推进状况进行了概括与归纳,对国家及沿运各省市发布的各项政策与措施进行了解读,并就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解决的路径与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报告》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遗产保护是彰显大运河遗产价值和功能的系统工程。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以传统大运河为核心,以“运”为载体,在历史中积淀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当前大力开展的以民俗、节事、文旅展示等为载体的活动提升了群众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也提高了群众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现实评价,逐渐形成并巩固地方认同,将对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大运河年鉴2022》首次全面细致反映了中国大运河年度总体情况,按照类目、分目、条目的体例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分为政策法规、水利工程、航道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学术研究和大事记七个部分。


推荐阅读
围绕“古老大运河 历史新机遇”主题 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和民革河北省委会共同主办的“古老大运河历史新机遇”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非遗,激活千年运河活力的文化密码 天人相合、兼容并蓄的大运河文化基因大运河非遗中蕴含着诸多运河沿岸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天人相合的互动实践、兼容并蓄的文化交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应在大运河沿线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遗保护利用设施。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特别强调大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文旅活动对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遗产保护是彰显大运河遗产价值和功能的系统工程。
灯光点亮运河水岸 通惠河畔添“御水金环”景观 近年来,朝阳区城管委和高碑店乡实施了通惠河(高碑店段)运河文化水岸景观照明提升项目。今年,通惠河高碑店段夜景照明二期工程启动,实施范围主要为环高碑店湖区域,东起高碑店路,西至同心桥,主要景观包括滕隆阁光影秀、同心桥光幕、五彩喊泉,以及平津闸、湖心岛和环湖南侧第一排可视建筑物及兴隆郊野公园的灯饰等。经过两年的建设,位于东五环附近的通惠河(高碑店段)运河文化水岸景观照明提升项目完工,高碑店湖的“御水金环”景观节点亮相。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