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围绕“古老大运河 历史新机遇”主题 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发布时间: 2022-11-21 08:45:2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孙金诚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本报讯(记者孙金诚)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和民革河北省委会共同主办的“古老大运河历史新机遇”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会上,围绕大运河主题,与会人员从生态、文化、经济等角度以及源头保护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共同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贡献力量。

中山论坛是民革北京市委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和民革河北省委会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更好发挥参政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着力策划打造的参政议政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推荐阅读
张环宙: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保护传承利用的方式方法,努力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
大运河继续形塑中华文化 推动社会发展 大运河文化的特质是什么?目前有“生生不息”说、“融合”说;有以人喻义的“脐带”说、“乳娘”说;亦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凝聚性等解释,不一而足。
围绕“古老大运河 历史新机遇”主题 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11月17日,由民革北京市委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和民革河北省委会共同主办的“古老大运河历史新机遇”第四届中山论坛在线上举行。
非遗,激活千年运河活力的文化密码 天人相合、兼容并蓄的大运河文化基因大运河非遗中蕴含着诸多运河沿岸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智慧、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主要体现在:天人相合的互动实践、兼容并蓄的文化交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应在大运河沿线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遗保护利用设施。近年来,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特别强调大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