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行走运河古城河北沧州:保护传承书写大运河文化建设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3-10-30 15:52:26 | 来源: 北青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秋日的河北沧州大运河市区段碧波浩渺,一泻千里。夕阳坠下,清澈的河水闪闪发光,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激起层层涟漪,令人心旷神怡。

“大运河自南向北贯穿沧州,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灵动气息。”年近八旬的王志辉是大运河畔的“老家旧户”,每天都会来这里晨练、散步。他说,大运河给沧州带来千年辉煌,如今的运河文化融入了城市更新,也让城市更有魅力。

253公里、8个县市区、占京杭大运河总长八分之一,河北省沧州市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近年来,沧州市主动接轨国家战略,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3篇文章,在全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体现出沧州担当。

迤逦北上的运河,被沧州人称作“母亲河”。沧州市坚持规划引领,以园博园、南川楼和朗吟楼、百狮园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推动构建“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格局,铺展千年运河新画卷。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国家、省、市推动文化带建设的规划和政策相继出台,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造了重要机遇。据介绍,沧州市着眼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全市形成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总纲,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交通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6”全域规划体系。

在此基础上,沧州市提出将大运河作为城市精彩中轴线、建设运河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将大运河规划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一系列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形成中心城区完整规划系统,通过打通运河绿廊、促进城河互动,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再现运河繁荣盛景。

大运河吴桥段的显著变化,同样是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运河在沧州市吴桥县境内直线距离25公里,河道长度却达到34.8公里。2021年以来,沧州市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丰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统筹推进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沧州建投吴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鹏介绍说,截至目前,大运河吴桥段9个运河驿站全部建设完工,驿站综合运河沿线的历史底蕴、人文典故、区位节点等,全线衔接吴桥运河绿道,展示运河沿线乡村的特色风情,带动运河沿线经济、环境、文化、旅游综合提升。

千年文脉,保护优先。对于沧州来说,对古建筑、文物的修复、保护,同样是激活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当地从文物修缮、考古勘探等方面着手,对沿线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进行勘察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加强对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完成泊头沉船考古挖掘、南川楼建设工地新发现沉船抢救性清理等工作。

“运河之美,美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一致。”游览完位于大运河畔的明代古楼南川楼后,游客张潇感触颇深:“古老的文脉,正凝聚着文化精髓,展示着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随着国家大运河生态文化带的逐步修复和开发,相信大运河文化带将更具活力。”(完)

推荐阅读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已接待游客近23万人次 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水源就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位于公园内龙山东麓的龙泉禅寺现已被打造为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充分展示大运河以及白浮泉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遗址公园围绕“一泉贯出天下脉”主题,高标准打造长流惠泽、山水清音两处景点以及运河源、引水台、聆泉处、读泉圃四处节点,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保护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资源。
行走运河古城河北沧州:保护传承书写大运河文化建设新画卷 近年来,当地从文物修缮、考古勘探等方面着手,对沿线文化遗产和非遗项目进行勘察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加强对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完成泊头沉船考古挖掘、南川楼建设工地新发现沉船抢救性清理等工作。据介绍,沧州市着眼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全市形成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总纲,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交通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6”全域规划体系。千年文脉,保护优先。
“千年运河千里行”文化漕运启航 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百年老店方回春堂的膏方香囊、网红书店晓风的文创丝巾、运河画家吴理人的作品都被她收进背篓。此次“千年运河千里行”活动中,文化名人、摄影大咖、洋主播、国风博主、媒体等,将一同开启一段新时代文化漕运之旅。主办方还将实时拍摄《千年运河千里行》纪录片,最终在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式现场播放。
千年运河桥上“瞧” 淮安市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顾祥峰参加了淮安市区多座桥梁建设,既有国内最宽的混凝土斜桥——淮安大桥,也有大运河上的天津路大桥、承德路大桥、里运河上的水门桥,可令他最为自豪的还是清江大桥:“清江大桥的通车,标志着淮安主城区正式进入立体交通时代。从古桥到新桥,林立于大运河上的桥梁不胜枚举,见证着千年运河水从古代中国流向现代文明。从“一号桥”到“淮钢大桥”再到现在的“清江大桥”,这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双层公路钢结构拱桥,名称几经变化的同时,也见证了淮安的发展变迁。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