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看“扬州担当”

发布时间: 2019-10-10 17:26:38 | 来源: 新华日报 | 作者: 李鑫津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2500年前,古邗沟的开凿,挖开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土,使扬州成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2019年9月,新一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又将如约在扬州开幕。

2500年来,作为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对运河始终有一种融于血脉的责任感。2014年6月,扬州牵头“申遗”成功,令中国大运河这个线性活态的巨型文化遗产为世界瞩目。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成为扬州人再出发的新目标。扬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干在先、走在前,全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争做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文明、运河文化产业、运河特色乡村建设和运河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的示范,体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

保护:做好“聚合文章”体现“扬州担当”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扬州将中央的要求、省委的部署和扬州的实际紧密结合,着眼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在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聚集各种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大手笔布局,大力度推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体现“扬州担当”。

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扬州把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当地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将沿江岸线的82.4%划为岸线保护区和控制利用区……在高邮,围绕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建设10个生态中心、111个公园,整治3000多条河道沟渠,“十百千万”工程涵养生态,大运河水体得到明显提升,“一江清水向北流”,水清岸绿的大运河更显诗情画意。

为了做靓“生长原点”,扬州还以运河沿岸水利风景区、历史街区、名镇、工业遗产区、重点文化景观区等为依托载体,充分调动相关产权管理机构的积极性,重点推进了宝应刘堡闸、高邮明清运河故道、运河邵伯古镇段遗产、淮扬运河主线广陵段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同时,将玉雕、古琴、刺绣等“非遗”资源活化转化作为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内涵延伸。

传承:做好“融合文章”提出“扬州方案”

大运河是“动的文化”“活态的文化”,而文化活态传承的抓手在文旅融合。为此,扬州连续12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邀请世界运河城市的专家学者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支招。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招商引资,加速业态整合,加强模式创新,开发新的文创产品,培植新的文旅产业。

规划4.5平方公里,集文创、旅游、商业、休闲、居住等多种业态于一体,扬州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呼之欲出,这体现了扬州文化特色,通过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打造大运河沿线城市旅游生态高尚社区、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与国家5A级瘦西湖风景区相得益彰。

今年,扬州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由一座四层主体建筑和一座百米高的大运塔组成,主体建筑形似破浪前进的船,将全流域、全时段展示大运河2500年发展历程,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最重要标志。

依托大运河文化资源,扬州培育沿线新经济带,促进运河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品牌、文化创意品牌、金融投资品牌等跨界融合。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厚植景区优势,“三把刀”休闲体验区初具规模;以基金金融业为突破,加大风投、创投、各类基金、融资租赁等机构的引进力度,打通经济血脉;以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为支撑,围绕华侨城片区、三湾片区、唐子城片区,规划健康产业园区、文创街区,提升产业层次。

位于古城区的仁丰里是扬州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历经6年的“文”火慢炖之后,由内而外闪现出文化因子,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为了欣赏古街巷、古建筑,更多的是领略扬州人的“文范儿”。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广春告诉记者,扬州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在景区、社区、街区复兴老扬州的市井生活,整治老街道,恢复老字号,让人们记住扬州的老味道,使文化旅游有了全新的体验,让扬州人的文化生活成为对外展示的一道亮丽风景。

利用:做好“化合文章”彰显“扬州智慧”

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经济带、城镇带。让大运河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力量,扬州一直在尝试。运河文化正在重塑扬州的城市气质,过去“皮包水、水包皮”的消费城市正在向创业、创新、创造的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转变。

位于城南的智谷,是扬州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的佼佼者。短短两三年,这栋科技产业综合体就吸引了97家企业入驻,亩均创造税收350万元,是制造业亩均税收10倍以上。像优客工场、智谷这样的立体双创空间,在扬州遍地开花,如今,一座座科创综合体拔地而起,一条条创业街陆续开张,一个个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发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扬州制造正在转身扬州“智造”。去年8月12日,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正式落户;当年10月19日,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签约。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个百亿级重大项目落子扬城,一个大运河沿线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新基地正加快建设。

李广春表示,对运河文化资源的利用是实现保护的最好形式,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使千年流淌的运河变成享用不尽的发展源泉。

如今,欧洲的多瑙河、米迪运河华丽转身,成为世界著名的线性景观和旅游地。对标世界,扬州正以运河为情感纽带,与世界文化交汇、经济交融,朝着建设世界运河文化之都的目标,凝聚共识,付诸行动。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扬州读懂大运河畔的中国故事。

推荐阅读
江苏扬州:京杭运河特大桥复工建设忙 自复工以来,331省道江苏宝应段改扩建工程京杭运河特大桥建设工地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增加施工力量,确保年内建成通车。
苏州运河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之思考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运河文化带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要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构建具有经济文化影响力的空间格局框架。苏州作为运河“线”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重塑苏州“运河城市”新名片?
淮安市淮安区里运河三堡水源地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原标题:里运河三堡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4月9日,由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我区里运河三堡水源地达标建设进行考核验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意见》相关文件精神,全力打造里运河三堡水源地。验收组对我区在保障供水安全、水源地整治、水源地隔离防护、水质监测及水源地规范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同意三堡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无锡地铁4号线贯通大运河 经过近200天的不懈努力,近日,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黄巷站至盛岸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地铁建设单位负责人介绍,若在穿越过程中参数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河水贯通、土层坍塌的风险。区间线路出黄巷站后沿凤翔路直行,侧穿凤翔苑、丽新路引桥、公交车维修基地及凤翔路高架,下穿京杭大运河及驳岸后到达盛岸站。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