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门组织专家研讨 让京杭大运河重新通航
3月18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在济南向媒体透露:交通部门正组织专家研讨已断航近百年的京杭运河山东段北疏,以促进大运河全线通航。新闻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反响,记者随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久违河上千帆过 我国是世界上开挖运河最早的国家,隋朝时,又开挖了2000公里的大运河。至元代,河道改走鲁北、鲁西和鲁南,形成了元明清三代繁荣近800年的京杭大运河。 史料载,京杭大运河带动了山东境内内河航运业的发达,两岸形成了枣庄、济宁、聊城、临清、德州城市群,成为当时山东最富裕的地区。在清代,山东沿运城市上缴朝廷的库银占全省70%。 但繁荣的京杭大运河自清末断航至今,除天气及黄河改道将其裁为两截阻碍了航道外,多年来一直研究内河航运的专家、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认为还有三个原因:一是世界产业革命兴起,火车、汽车和海上运输突飞猛进,内河水运用地位下降;二是清政府在黄河改道回归山东后,未能利用这一天赐水源,进一步开拓大运河运输能力,反而坐等黄河悬起,成为运河水流的一道屏障;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违背科学规律,一味以“排涝”目的治水的恶性结果。 据了解,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省内黄河、大运河及小清河等河流尚有1951公里内河道通航,而后加快萎缩,目前仅余不及500公里。 去年底,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内河航运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内河发展放到突出位置,交通运输部确立2010年为“全国内河航运宣传年”。我省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内河港航的具体目标,京杭大运河能否重新通航更是引起极大关注。 “绿色运输”利莫大焉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内河港航工作会议上,王军民副省长给与会者算了一个账:从济南到上海,水路运费是公路运费的1/6,是铁路运费的1/2。发展内河航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运价低、污染轻、安全性高等优点。 自1979年起就一直致力于内河航运研究的《山东教育》原编审路延捷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运同样吨千米货物,水运只是公路运输耗油量的40%。如果是小船,常常是不需要燃料的,只需顺风或用竿撑就可行走,绝对的低能耗。 专家看好内河水运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它的低排放量。据测算,同样是运输一吨货物,同样是行走1公里,同样是以油当动力燃料,汽车废气排放量是船废气排放量的5至10倍。从这个角度讲,水路运输是一种标准的“绿色运输”、“低碳运输”、“低污染运输”。 李殿魁说:“光说这个低碳——就不说一条通航大运河,一头连着首都,一头连着上海、长江三角洲所产生的那个经济效益——就可见其巨大价值了。” 穿越黄河是关键 尽管我省内河河床未遭明显破坏,恢复内河航运基础牢靠,但真要恢复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全线贯通,技术性难度仍相当大。 首先是航道水源问题。专家提出以南四湖水南北分流之策来解决,既减少了江苏境内水患之忧,又使得运河北疏有了水。明朝时鲁南苏北韩庄运河成功开通便是南四湖水分注而成。 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即采用南四湖水南北分流办法助航,而水脊处就在今汶上县南旺乡,这里是运河与小汶河交汇之处,明万历年间在此修筑了著名的戴村坝-南旺枢纽工程。南四湖水南北分流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航道水量充足,形成千帆竞流之势。而自运河断航后,南四湖水单向白白流失入江苏境内,一年达几十亿立方米。 所有的技术难题中,最大莫过于运河水过黄河。黄河自1855年改道,由江苏重回山东,占据了原济水即原大清河之道,挡住运河。由于黄河泥沙沉淀,每年抬高河底十多厘米,形成了下游水面时常高出堤外地面近10米的骇人空中悬河。历史上,黄河与运河曾经交汇,结果是将黄河泥沙挟入运河,阻塞了航运。专家普遍认为,使运河穿黄绝无可能,况且运河河面低出黄河底达一二十米。 为此,专家受我国西南地下溶洞中水河启发而提出:打隧道穿越黄河,让运河从黄河底下走。 专家以种种技术分析论证运河经隧道穿越黄河的可行性,其中最关键论据为:目前黄河运河交汇处黄河底海拔高程为42米,而运河底高程为28米,是极可能以隧道方式穿越黄河的。 据了解,目前在世界上,隧道穿越平原、高山及海底已极普遍,但以运河隧道穿越一条大河却尚无先例。 小清河或可先通航 小清河开挖于1130年时南宋年间,由济南经滨州、淄博、东营、潍坊入莱州湾。这条长达200多公里的运河开挖最初目的是促进当时的宋金贸易,运送海盐。8年凿通走船后,800多年间一直畅通无阻,有力促进了济南及沿河两岸商业贸易、经济及社会的繁荣。解放后,小清河作为一条省会连接莱州湾腹地最主要运输道,对我省经济建设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开发,作用巨大。 1997年,因天气、水量及人为等多种原因,小清河正式断航。如今,沿小清河巡行,但见河水丰足足以载船,而码头、泊位等设施也基本闲置在原处,修整后即可驶船。 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工程师殷昭君向记者陈述了小清河重新通航的三个好处:一是不需要占用任何耕地,尤其是建公路不能比的;二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国领头,低碳交通发展反而很弱,该是平衡之时机;三是水运本身并不消耗水。 路延捷认为:目前运河山东段、小清河等通航的最大障碍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他说,在鲁北、鲁中、鲁西及胶东等地考察,发现许多村傍河,村村河相连,河水深得足以跑船,如用木船撑,一点油料都不用。但从未发现一条船,这种水运意识的缺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