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开幕 沉浸式体验成亮点

发布时间: 2019-12-04 14:27:52 | 来源: 中新网江苏 | 作者: 孙权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为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充分体现文化亲民、文化惠民、艺术普及,11月29日,2019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暨文华·迎新惠民展演月活动在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广场开幕。

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据了解,本次艺术节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期间,将举行运河文化沉浸式体验、优秀剧目展演、美术书法作品巡展、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

11月29日下午举行的开幕式充满了浓郁的“无锡风”和“运河情”。曾以一首原创歌曲《无锡》火爆全网的歌手肖斯塔与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蔡瑜携手,演唱了一首温婉悠扬的《清名桥》。这首今年首发的原创歌曲告诉大家:江南可以如《无锡》般婉约动人,也可像《清名桥》一样俏皮活泼。

现场的演出颇具地方特色。

现场的演出颇具地方特色。

开幕式上,无锡籍音乐人山奇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运河文化创作分享。“故乡就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每个游子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山奇介绍,在专辑《意·江南》中,他用音乐倾诉乡愁,与所有的朋友分享他心中的江南。

运河两岸的文娱演出陆续亮相。

运河两岸的文娱演出陆续亮相。

夜幕降临,运河两岸古建筑在夜色灯光的映衬下分外引人入胜。古运河沿岸和游船上的民俗、非遗展示陆续上演。在游船上,国宴大厨吴刚和穆桂英美食非遗传承人马红星推出运河系列船菜、船点,带领游客体验“无锡味道”。

市民登台与演职人员互动。

市民登台与演职人员互动。

据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幕式当日,在清名桥、大公桥、跨塘桥、金塘桥和南下塘亲水码头等地,分别设置了十多项非遗项目,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展示。既有留青竹刻、紫砂壶制作、惠山泥人、锡绣等工艺项目,也有评弹、吴歌、锡剧等经典唱段表演。

入夜的古运河景色迷人。

入夜的古运河景色迷人。

从清名桥乘坐游船一路沿河而行,游客既可以领略别有韵味的古运河夜景,又能享受与众不同的全感官体验:听锡剧、评弹经典唱段,赏优秀舞剧美轮美奂,看非遗大师精巧技艺。游船窗外波光粼粼,游人边赏风景,边拿起一块精致的太湖船点放进嘴里,“无锡味道”尽在口中。这一场“艺术+旅游”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推荐阅读
江苏率先出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这一《决定》,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台后,第一部省级层面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11月29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全票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这是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法规性决定,从制度安排上解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依法促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开幕 沉浸式体验成亮点 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为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充分体现文化亲民、文化惠民、艺术普及,11月29日,2019无锡市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暨文华·迎新惠民展演月活动在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广场开幕。开幕式上,无锡籍音乐人山奇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运河文化创作分享。
“大运河文化主题活动”今后每年将定期举办 在生态长廊建设中,决定明确了严格的主河道两岸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会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将以法治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共建共享民生家园。决定支持举办行走大运河、运河马拉松、运河龙舟赛等体育活动,利用大运河两岸老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开展大运河中医药特色旅游、养老度假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康养基地、旅游民宿和特色小镇。
江苏省政协集中视察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要注重科学谋划,统筹抓好规划实施,承担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使命与责任。坚持保护生态,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树立全球视野,推动大运河成为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