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发布时间: 2019-12-19 17:11:06 | 来源: 扬州日报 | 作者: 张孔生 | 责任编辑:

18日,扬州市举行《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终期评审会议,经过一天的评审,全国3家顶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通过评审

“今年初国家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扬州结合本地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展此项研究,在大运河沿线城市中率先启动编制《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裴东伟介绍说。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清晰勾勒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扬州顺势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6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邀请了3家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开展《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单位深入调研,形成了中间成果,并于9月23日组织专家论证,昨天进入终期评审阶段。

经过一天的紧张评审,来自国内规划、建筑、文旅等方面的7位知名专家认为,三家编制单位现状调研充分,规划成果翔实,方案各具特色,达到设计任务书终期成果的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编制成果通过评审。

全国3家顶级规划设计单位就同一项目规划设计

“让全国的3家顶级规划设计单位就同一项目并行规划设计,这在扬州的规划编制历史上还属首次。”裴东伟介绍说,最终,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站到了终期评审会议的现场。

为何要3个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同时就同一项目进行规划编制?规划部门的专家告诉记者,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采取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背靠背平行设计的方式,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展现各规划设计单位的特长,避免一家之言,从而让整个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水平,并能综合出一个全方位、高水平、可操作的规划成果。“此举体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担当,将推动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最前列。”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志刚认为。

三套规划设计方案谁最靓?

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3家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规划方案谁最靓?专家点评说,三套方案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有很多的点刻意进行了留白处理,这一点是非常有创意的。”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季文彬表示,三家设计单位都注重在原有空间基础上进行留白,让原有历史风貌得以完整留存。

“同济方案对整体空间设计研究较为细致;清华同衡方案对于资料收集和地块研究较为完整到位,深规院方案对于大运河旅游产品与大运河特色风貌研究较为全面……”参与评审的专家点评说,三个规划方案亮点纷呈。

“大运河扬州段进行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编制,就是要进一步擦亮扬州运河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可读性的运河文化标识。”裴东伟介绍说,“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未来古运河和大运河沿线公共服务配套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包括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健身步道、文化设施等,都会形成一个系统。”

推荐阅读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遗址环境改善相协调。大遗址利用避免大规模“假景”导则提到,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同时,大遗址利用并非“闭门”工程。
因河而兴 领略老运河滋养下的常州城 古老的运河是常州的母亲河,培育了一代代的常州人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的人文资源,更是承载了这里的历史。依河而建,因河而兴,如今的常州也正因为运河带来了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坐船赏景,偷得浮生半日闲,聆听千年运河与这座城的故事。
无锡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无锡梁溪区内11.8公里的古运河环城步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近日,记者从妙光桥出发,沿着古运河一路感受“串珠成链、闭合成环”的古运河风光。
《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18日,扬州市举行《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终期评审会议,经过一天的评审,全国3家顶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