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淮安市政府召开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会

发布时间: 2020-04-20 11:04:53 | 来源: 淮安日报 | 作者: 唐筱葳 杨丹丹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18日下午,淮安市政府召开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会。淮安市市长陈之常强调,要立足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系统谋划、加快建设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力求“整治到位、绿化到位、通畅到位”,打好亮丽底色,统筹推动运河两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淮安市市领导张国梁、赵权参加会议。

在认真听取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沿线各区设计方案要点及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汇报后,陈之常就推进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工作站位,充分认识到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抓手,注重各项工作与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保持规划的一致性、系统性、延续性。二要聚焦示范区16公里范围,对照市委市政府与省交通厅共建协议,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以安全环保倒逼用地整治到位,切实消除沿线隐患,形成生态廊道、安全廊道;加强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筑,让沿线区域变得清朗有序;突出绿色航运主线,强化船舶运输、生活污水排放、停放码头等整治,实现航运绿色、环保、有序;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水平管理,邀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施工队伍参与规划建设,强化政府统筹管理,以大合力、大气魄、大胸怀彰显城市魅力、带动城市发展。三要发挥参建各方积极性,压实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形成整体合力,及时化解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高效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

陈之常还就具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序时安排上,要明确拆除整治、沿线码头整治等工作的时间表,细化计划安排,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在环境打造上,相关部门要立足现有资源,充分做好绿化方案衔接,注重树种、色彩等协调性,为浓墨重彩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打好底色。在大运河文化带标语标识打造上,要注重与整个城市标识系统、导识系统和城市家具风格相协调。在桥梁路灯设计上,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精心打造大运河沿线璀璨灯光带。

18日下午,市区土地经营管理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召开,研究市区2020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等工作。市长陈之常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土地规范管理、科学经营这篇文章,支撑保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张国梁、赵权出席会议。

推荐阅读
科学编制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王东峰在沧州市调研检查时强调科学编制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4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沧州市调研检查。沧州市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精心编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全面排查和保护沿线文物古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真正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王东峰来到吴桥杂技大世界,详细了解杂技艺术发展情况。
边修桥边战疫 新苏伊士运河铁路桥四川造 原标题:新苏伊士运河铁路桥四川造中埃建设者在大桥钢结构成功首吊后激动合影工人测体温后进入施工现场铁路桥进行钢结构施工距埃及首都开罗约120km,横跨新苏伊士运河,一座主跨340米的双翼平旋开启铁路桥即将诞生。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坚守在埃及现场的四川路桥方项目负责人苟勇。苏伊士运河上的三大任务:修新桥、升级旧桥、建设配套设施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项目部现场,中方员工有的已坚守了半年多。
水上漂来的城市:明清时代的大运河与北京 北京通州的大运河遗迹资料图片运河与北京经济中国古代有修建运河的悠久历史。作为明清时期国家首都的北京,更有从中受到巨大的滋养,甚至有“北京是大运河上漂过来的城市”的说法。晚清大运河开始丧失功能,运河沿岸城市逐渐衰落,北京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淮安市政府召开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会 市长陈之常强调,要立足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系统谋划、加快建设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力求“整治到位、绿化到位、通畅到位”,打好亮丽底色,统筹推动运河两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认真听取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沿线各区设计方案要点及项目建设进展等情况汇报后,陈之常就推进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工作站位,充分认识到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抓手,注重各项工作与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保持规划的一致性、系统性、延续性。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