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线上形式 “交通大学运河讲坛”即将开播
为深化全社会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促进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文化传播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北京运河文明文化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将联合主办“交通大学运河讲坛”系列。
5月14日,“交通大学运河讲坛”将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以《抽出一小时,今天和中国大运河见个面》为题正式开讲。随后,讲坛将陆续关注《为什么说苏州是大运河的起点城市?》《运河倒影中的皇权与帝国》《大运河与嘉兴的前世今生》《为什么河南列入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的县(市、区)数量最多?》《大运河与杭州南柴北米的城市供给格局》等主题,共计6讲。
大运河纵横三千里,绵延2500多年,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包含水利文化、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饮食文化等丰富内容,其诗意的人居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手工技艺、众多的名人故事、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至今仍散发勃勃生机。沿线8省(市)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超过1200项,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遗产、水工遗存、附属遗存及相关遗产共计85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0余项,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2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
2019年5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发布,标志着2014年6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将大运河与长城、长征提升到“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的重要地位。
据介绍,该“交通大学运河讲坛”系列为开放性公益活动,将采取线上形式,以生动活泼的运河故事,讲述中国大运河的浮沉衰兴,为把中国大运河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提供支持。直播平台可抖音搜“城市文化传播中心”,或快手搜“城市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