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行走大运河 郑口古渡焕新颜

发布时间: 2020-05-15 15:53:45 | 来源: 田恬 韩莉 | 作者: 河北日报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从衡水景县一路驱车南下,便是故城县了。故城段运河属漳卫南运河系,自清河县入,途经建国镇、西半屯镇、武官寨镇、郑口镇等七个乡镇入山东德州,全长75.1公里。奔流不息的大运河,以雄浑的气势、宽厚的胸怀、灵动的风骨,孕育了故城崇文明礼、重工尊商的淳厚民风,运河文化也成为故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郑口镇原称郑家口,相传元末明初有位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郑口作为过往客货船只落脚的码头,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的大运河左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商埠。

当年的古渡码头郑家口,因各地商贾前来经商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川流,素有“小天津卫”之称。随着70多岁当地居民霍保生的回忆,郑口的过往渐渐清晰起来。“昔日运河码头能同时停靠日装卸量达三四十吨的船只五十余艘,本地商号天祥和、华泰、怡和公等在码头都有专用货位。”

据记载,早在清中叶之前,郑口已经有大量外地资本涌入,那时就具备了“万方辐辏”的大市镇雏形。清人贾如玺《南埠商舻》诗云:“何事人烟聚此都,飞帆衔尾集商舻。构成贸易通功市,写出升平辐辏畚;稳泛三更樯带月,安眠一枕岸啼乌。闲来不阻登临兴,句满奚囊酒满沽。”到清朝中后期,郑口已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故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汰巡检移县丞驻郑镇”,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

当年热闹非常的码头商埠,而今已被另一番景象取代。来不及伤感往昔,我们便被身旁的情景所吸引:蜿蜒的柏油小路,生机勃勃的绿荫,午后遛弯的居民,三三两两的小贩,一个现代的运河文化气息浓郁、景观优美、适宜休闲的运河文化旅游区,让人眼前一亮,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走上河堤,流连在堤岸运河文化景观带,脚下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口挑水坝。依栏站定,目光随着河道向远处望去,河面上虽不再船只栉比,而眼前居民的怡然自得,与脑海中浮现的古渡往昔,仿佛隔着时空对望,恍惚间难以区分古今盛景。

郑口挑水坝,位于郑口镇郑口大桥西侧。自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到1945年,历代官府在左岸河堤薄弱处建6个险工,并陆续修建了挑水坝,俗称龙尾埽,亦称险工重力挑水坝。其坝体由黄土、白灰、糯米汤搅拌夯实,外层砌筑两层青砖,青砖上刻有一至十四尺水位刻度。

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告诉我们,在历史上,郑口这段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的大拐弯,因弯大流急,大涝之年,左岸河堤常受水流冲击,极易发生决口溃坝险情。“古人修建挑水坝的选址和造型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根据水势流速情况,达到最佳减缓水速的效果,同时因河段位置不同挑水坝的形状各异。这就是了不起的中国智慧!”现存的6处挑水坝,是在明清险工基础上于1947年重修的,虽遭遇四次洪水侵袭,挑水坝却从未发生漫堤决口。无疑,郑口挑水坝承载着丰富的运河文化信息,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水利工程发展历程不可多得的实物,更是凝结中国智慧的一个历史印记。

由堤岸拾级而下,脚踏之处便是当年乾隆帝的登临处。传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乾隆帝初巡江南,途经郑家渡口,在龙船上见此地涟漪映带、帆樯相接,堪有“万方辐辏”气象,极为繁荣兴盛,遂下令停泊。乾隆立于堤岸上,见水面天光一色,舳舻相继,风光秀美。当地官员介绍说,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直隶总督李卫因该地水涨漫溢,以工代赈、劝修民埝,形成了“运河第一湾”。乾隆听后,赞叹不已。乾隆南巡在郑家渡口品赏地方风物、巡视河工漕运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由挑水坝上去,不远处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的仿古建筑——故城运河文化展览馆。走进馆内,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馆内上层的图文展示、实物陈列和底层的运河风物展示、现代农业旅游几大板块,将大运河故城段七十五公里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而馆内陈列的旧渔船、鱼篓子、旧蓑衣和出土的船钉、明清瓷片、陶器等展品,可谓运河漕运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似向参观者娓娓讲述着运河的往昔。

1900年,清朝廷下令停止各省货运漕粮,从此运河南北航运中断。至民国,海运和铁路发展,加上政局混乱,统治者对运河的整治和管理日渐废弛,运河被埋,航运没落。1958年至1961年间,国家对卫运河进行扩大规模治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由于沿河用水迅速增长,尤其上游建成岳城水库,航运水源逐渐枯竭,这段运河便成了季节河。

走出展览馆,回想这个以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古镇,潮起潮落、几经变迁,大运河都如影随形,她也与大运河一起经历了孕育、发展、繁荣和落寞。

岁月如梭。如今,故城县开始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不但在运河西岸恢复“古柳林”景观,传承水利文化,还推进综合规划、古迹修复、文物保护、景区开发、生态建设等多项工作,伴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故城段)、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故城)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董子“学”村研学旅游等系列运河文旅项目的落地实施,以及故城运河万亩花海产业带的成功打造,故城正倾力打造县域文化新名片,让千年运河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大运河文化滋养下的故城,从千年历史里沉淀出齐风鲁韵、燕魂赵魄的多元文化,而这些文化特色也将随着大运河的悠悠碧水,缓缓前行,源远流长。

推荐阅读
大运河天津段 划分8管控区 为了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市政府日前批复了《大运河天津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细则》将大运河天津段核心监控区具体划分8个管控分区,涵盖了生态保护红线、三个层级文化遗产区域、滨河生态空间、城市建成区和非建成区、村庄等区域空间,界线范围明晰。根据《细则》,坚持在保护基础上做好文化传承、合理利用和生态永续发展,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河道保护、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兼顾城乡发展,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与河道之间在实体、空间和文化、生态上的关联关系,保护传统空间形态与历史风貌。
新基建 新消费 新经济 2020运河品牌电商大会5月18日盛大开幕 作为2020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第二届运河品牌电商大会将于5月18日盛大开幕。大会主题为“新基建新消费新经济”,重在引导各类电商业态聚力,助推宿迁电商产业实现新发展。连日来,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各项氛围营造工作已全部完成。
连徐铁路跨京杭运河连续梁合龙 本报讯5月14日凌晨5:30,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模,连徐铁路邳州大桥跨京杭运河连续梁顺利浇筑完成,成功实现中跨合龙。跨京杭运河连续梁的顺利合龙,标志着连徐铁路又一关键工程节点工期顺利完成,将有助于连徐铁路年底通车目标的实现。本次合龙段长度3米,浇筑方量64.2方,标志着全线最后一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被攻克。
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发布 包含良渚、西湖与运河 据悉,浙江将通过开设“文化印记”专题专栏、拍摄制作纪录片、编纂出版相关图书、实施“浙江文化金名片”海外传播工程等途径,向海内外展示浙江文化形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未来将以西湖、良渚、青瓷、丝绸等“文化印记”为题材,在国际机场、涉外酒店、海外中餐馆等进行宣传展示。图为“龙井43号”茶树。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