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彰显大河气派突出北静特征高水平规划建设沿黄文旅门户和文创集聚区

发布时间: 2020-08-14 11:17:12 | 来源: 郑州日报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8月13日,河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听取大运河文化片区城市设计方案汇报,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彰显大河气派、北方地区特点,立足于“北静”以及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规划城市空间、功能结构、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体系、交通组织及旅游流线等,实现“三生”融合,打造高水平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关键节点,形成沿黄文旅门户和文创集聚区。

徐立毅指出,大运河文化片区是联结主城区与黄河的关键节点,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关键节点,是沿黄文化旅游带的重要游客集散中心和“会客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板块定位,打造以文化为特征、以旅游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城市核心板块,加快形成黄河文旅门户,为讲好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文化发展故事提供有力支撑。

徐立毅强调,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一是要规划好大运河两侧区域。适当保留并改造部分村庄,将新建筑与既有建筑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植入式开发,保持一定开发强度,形成多个文化主题,重点打造文创产业发展空间,为区域增添活力。二是要打造“大门户”。进一步完善相关区域城市规划、理顺交通组织体系,集中规划建设好全市性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服务设施,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更好走近黄河,推动黄河、大运河与主城区融为一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会客厅”。三是要加强对索须河沿线规划的研究,处理好与周边关系,沿河打造具有北方气派的城市大公园,加快形成新亮点。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推动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相融合,高质量布局发展文旅、文创产业,统筹讲好鸿沟、冶铁、运河等历史文化故事,充分彰显大运河郑州段的文化特色、地域特征,使北部既能“静”下来,又能“靓”起来。各有关单位要深度研究规划,特别是做地主体要与设计单位全面结合,从规划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算好资金平衡账,谋划好后期经营运行问题,确保实现良性滚动开发、高水平建设发展。

牛卫国、陈宏伟参加会议。

推荐阅读
肖亚非:坚决夺取东引运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肖亚非强调,今年是我市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冲刺之年,各部门、各镇街(园区)要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认清当前的困难和不足,坚定必胜决心信心,保持治水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实现樟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消除流域内黑臭河涌,奠定东引运河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胜局。昨日,肖亚非带队赴东城、寮步实地调研督导水污染治理工作记者郑家雄摄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带队赴东城、寮步实地调研督导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召开东引运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调度会。肖亚非要求,各项目负责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和镇街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
水位上涨京杭大运河枣庄段临时禁航 民警为滞留船民送食送水 发布时间:08-1307:2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大众日报记者卢鹏8月12日,京杭大运河枣庄段,枣庄市台儿庄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民警为滞留船民送去纯净水、方便面等生活物品。为全力保障辖区水域内船民安全,枣庄市台儿庄公安分局“警务大篷车”开进辖区水域,水上派出所民警和当地海事部门加大汛期巡航密度,检查船只缆绳及锚机配置,并利用高频喇叭,及时向船民发布最新消息,提醒船民们汛期高温天气注意防暑降温,并为滞留船舶上的船民送去了上百桶纯净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以解船民燃眉之急。(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鹏通讯员高启民报道)民警在搬运准备送给船民的物资。
彰显大河气派突出北静特征高水平规划建设沿黄文旅门户和文创集聚区 8月13日,河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听取大运河文化片区城市设计方案汇报。
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苏州站)启动 8月13日,2020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苏州站)启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