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即将在京开幕,活动亮点抢先看

发布时间: 2020-09-22 15:34:21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 | 责任编辑: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时至今日,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重要作用,有关大运河的故事被世代传颂,故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故事仍在继续。

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以下简称"2020京杭对话")将于9月23日在北京开幕。活动以"运河上的京杭对话,共建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月讯杂志社、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杭州运河集团等单位承办。

据悉,本次活动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举办的第二届, 2019年该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创建,旨在打造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要平台、开放平台、示范平台、国际平台。

作为疫情后北京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2020京杭对话规模再升级,兼具国际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和传播性特色。活动有五大看点,值得期待。

规模升级,京杭对话"朋友圈"再扩大

在首届活动基础上,本届京杭对话朋友圈再扩大,从四方参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升级为五方合作机制,将联合发起共建共享大运河文化倡议。与此同时,活动还将与世界运河城市联动,推动中国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据主办方介绍,于23日举办的主论坛暨开幕式现场,还会有来自埃及、荷兰等世界运河城市市长远程寄语,助力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

京浙合作,西湖遇上颐和园

今年是颐和园建园270周年,2020京杭对话活动期间,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的颐和园,将迎来诗画浙江文旅周活动。届时西湖女子巡逻队将接力巡逻颐和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台州温岭大奏鼓将在颐和园上演。开幕式上还会签约《北京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现场还会发布旅游消费券,推动疫后京浙两地旅游复苏,为"十一"黄金周游客出行带来实惠,开启北京、浙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落地,南北联动双向发力

大运河文化传承离不开产业助力。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北京市在本届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2020京杭对话的产业落地,并在金融、旅游等产业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成果。

上述成果也将在2020京杭对话开幕式暨主论坛现场被见证。据主办方介绍,现场将发布"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金融产品",由此实现南北联动双向发力,以文化金融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以艺会友,千年运河上演"京杭雅集"

沿大运河一路南下,艺术文化瑰宝遍布两岸。运河雅集作为"2020京杭对话"主题活动之一,将集合两地知名艺术家、演员、书法家、作家等,登船赏美景展才艺,再现中国古代文人"以艺会友"的雅集,在千年运河上搭建多远文化交流平台。

全新视角,探讨运河新表达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运河故事?2020京杭对话活动期间,将邀请运河专家学者和知名媒体人,泛舟于北京运河之上,论道新运河的新表达。届时中外媒体还将同步视频直播北京运河通州段的秋日美景,展现千年运河魅力,让运河文化真正"走出去"。

据主办方介绍,包括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重返北京展、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等特色活动在内的"1+8+N"场活动,即1个主论坛暨开幕式、8项主场活动,以及来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相关N场主题活动,将集中在9月23-24日举行,共同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推荐阅读
王昊专题调研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设工作 9月21日,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昊带领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专题调研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建设与发展,并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会办解决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八“东便门(上)” 在老北京城东垣内外城连接点有一不大的城门,叫东便门。它与内城角楼互为寄托。东便门外有水乡之称,大运河的北终点大通桥码头南北行人,货物进出城的通道,河流如带,垂柳梳扬。
运河生态与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淮安召开 9月19日,运河生态与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淮安召开。本次研讨会以“运河生态与城市建设”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3名外国学者以及3名省内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大运河畔的北京CBD和国家文创试验 “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一句俗语道出了中国大运河在历史上对沿线城市的独特意义。 中国大运河项目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其中,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人工运河。纵贯2500多年,大运河作为“功能运河”在岁月沧桑中逐渐褪色,却在光阴荏苒中因“经济运河”“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