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大运河河北段“糯米大坝”沿用百年依然坚固
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段,有一段200多米长的堤坝,与普通的坝体不同,它的坝体是用灰土加糯米浆夯筑而成,历经百年沿用至今,坝体依然非常坚固。
这处大坝位于河北省东光县连镇,是大运河的险段之一,历史上洪水在此处曾多次决口。清朝末年,当地一位谢姓乡绅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泥土混合筑堤,为了纪念乡绅的义举,这段大坝被命名为“谢家坝”。
河北省东光县文保所工作人员李天峰这个大坝全长是218米,据当时测量高度有5米,厚度大约在3.6米,底下是一排排的柏木桩打入地下,柏木桩上面是毛石垫底,再上面是逐层夯筑起来的,用的糯米熬粥跟灰土、黄土、黏土几种土质合成的,一层层夯筑起来的,现在你看这个点上,里面有发白的东西,还有糯米的颗粒。
据李天峰介绍,修筑大坝的时候加入糯米,一是增强坝体的防腐性,二是借助糯米的粘度增加大坝的坚固程度。过去这种工艺多用于修建城墙,很少用于修筑河堤。自从“糯米大坝”筑成后,此处再也没有出现过决堤的情况。
河北省东光县文保所工作人员李天峰它为研究当时的水利设施工艺,提供了一个实物资料,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谢家坝主体基本保存完好,局部裸露区域出现了风化现象。据李天峰介绍,东光县在2012年曾对此坝进行过整修加固工程,仿照古法采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当时施工人员甚至无法用锤子将木楔钉入,必须借助电钻打孔。
河北省东光县文保所工作人员李天峰当时修补的时候,必须把砌块挂住,拿着电钻打眼儿,当时打眼的时候,拿着电钻非常难打,(坝体)比现在的混凝土还要坚硬。
2006年,谢家坝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谢家坝也成为这珍贵文化遗产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河北省东光县文保所工作人员李天峰现在我们县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它(谢家坝)进行了环境治理,(包括)周边环境设施改造,下一步计划运河通水之后,把它建设成一个历史文化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