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行走大运河】大沙河由浊变清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2020-11-06 16:38:43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徐驰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张冬冬摄

人民网11月5日电(徐驰)“三年前,大沙河还是一条‘臭水沟’。通过生态治理,变身成了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的最美‘城中河’。”河南省焦作市大沙河畔,焦作市水利局水系办主任杜长胜说。

秋高气爽。站在河堤极目远眺,只见碧波荡漾,时有三两只水鸟急速飞掠。两岸绿草如茵,游人悠闲漫步。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卫河最大、最上游的一条支流,属天然河道,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河流自焦作市西北部出山,一路流经博爱县、焦作城区、修武县等地,从新乡共产主义渠汇入卫河。全长114公里,其中焦作境内河道长74公里。

“过去的大沙河只有右堤,左岸堤防残缺。汛期洪水较大时候会淹没两边的农田和村庄,平时却又干涸缺水,因疏于治理成了一条垃圾成堆的‘臭水沟’。”杜长胜说。

2018年,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启动,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态引水、岸线整治、植树绿化等。项目全长35公里,涵盖12公里大沙河湿地公园、9处景观闸、6.6公里精品商务旅游带、5个城市主题景观公园和3条绿色干渠廊道。

焦作市网信办供图

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1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2亿元。城区35公里防洪建设已完成,正在开展25公里的生态提升。建成水域面积7000亩,绿化面积6000亩。城区核心段形成了12公里长、平均宽1公里的生态景观带。七星园、体育公园、文体广场、荷花园、游船码头、戏迷广场,都已经对外开放。

“现在这里已经是市民们休闲健身的第一选择。”杜长胜说,焦作市在大沙河生态治理中融入体育元素,规划建设了17处152块体育场地,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老年门球场、水上皮划艇、马拉松赛道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

治理后的大沙河,生态效益显著,过去难得一见的鸟类开始在此安家。目前已有白鹭、苍鹭、赤麻鸭,红嘴鸥、秋莎鸭等40多种鸟类活动踪迹。最令焦作人欣喜的是,今年二三月份,200多只白天鹅曾在这里逗留半个多月,显示了大沙河生态改善的成果。

 

推荐阅读
大运河文化展在京举办 漕运“知识点”层出不穷 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千艘并进万夫牵”“神工当惊世界殊”“因河而兴文化盛”五个部分,展出170件/套展品,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河而兴文化盛大运河为运河沿线城镇带来了生机,成为维系这些区域发展及繁荣的动力。千艘并进万夫牵中国古代运河的发展,与运河漕运息息相关。
宿迁举办首届运河文化美食展示暨烹饪大赛 评委们现场根据各个菜品的色、香、味等标准逐一进行了评分。大赛现场,大厨们洗、切、翻炒、摆盘,通过紧张有序地忙碌,现场制作了300多道精美菜肴。本次大赛项目共分为热菜、冷菜、水果雕刻、中式面点、西式烹饪等6个项目。
北京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大运河沿线发现9处遗址点 陈名杰强调,万宁桥既是大运河、也是中轴线的遗产点,其保护修缮方案正在制定,希望通过保护,把它的文化价值挖掘好,让历史说话。陈名杰指出,遗产地更加重视遗产环境保护,通过实施环境整治、考古发掘,进一步恢复遗产历史环境,提升展示和阐释能力,使公众更好地感悟遗产历史格局。陈名杰表示,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是为了更好地把遗产展示好、传承好,让人民群众在感知文物之美中增强文化自信。
来北京大运河文化节看展览 听故事 赏美景 文化节还将推出“大运河-玉河故道的前世今生”主题讲座、“碧水悠悠大运河”主题讲座和“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主题讲座。听一场《大运河·京剧》演出,再到“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及其文化遗产”主题讲座上长长见识。或者干脆自己当“导演”,记录下运河美景,参加大运河主题视频创作大赛……明日,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将正式开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活动接踵而来。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