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余姚斗门村:运河古村揭文明新篇

发布时间: 2020-10-26 14:33:23 | 来源: 宁波晚报 | 作者: 顾嘉懿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斗门,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设施。全国各地以斗门命名的地方很多,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是其中一处。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宁波部分有“两段一点”。其中一段虞余运河的终点,便在斗门村。

作为一个运河古村,今天的斗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工业商贸多元发展,“崇德向善”的古风与智慧团结的文明新风协同推动,正在向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大步迈进。

运河焕发美丽新姿

斗门村是余姚市马渚镇的东大门。运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早在南宋时,这里已建有陡门、闸坝等设施,后几经废建。

现在遗存的老闸是1952年修建的,闸上的“爱国增产水闸”几个字透露出时代特征。闸口可以控制水位,旁边河岸边的坡道则方便铺上淤泥,靠人力、畜力拖着船只通过,典籍所载“挽舟而过”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这种老式“拖”船法很快便不能满足船只往来的需求了。10年后,斗门人在50米外新建厢式船闸取代老闸。上世纪80年代初,浙东运河改造,斗门河道截弯取直,机械化的斗门新闸建起,只是今日鲜有船只过闸。

随着航运功能的减弱乃至丧失,运河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城市排水和灌溉中。2018年,为了更大程度地展现运河之美,斗门村进行了运河栈道的延伸建设,运河风光尽收眼底。紧邻河道的运河文化广场、文化礼堂也受到青睐,3年来共举办市镇文化活动10多场,村级文艺演出20多场。去年,由《宁波晚报》承办的宁波市村歌展演便在运河边的斗门村俱乐部举行,帮助打响了斗门村的文化名片。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去年斗门村还引进了桌上冰壶球运动和气排球运动,新式运动项目受到不少老年人的喜爱。

乡风促进产业兴旺

胡氏是斗门村大姓。1918年,乡贤胡莲荪捐银元9855元,创办了马渚镇求实小学,百余年间“崇德尚善”的风气在斗门传承不息。

2009年底,斗门村胡氏家族的35户村民重聚,百年旧事重提。众人决定以乡贤的名义设立胡氏道德基金,扶危帮困,使家族凝心聚力,助力村庄发展。

这些年,胡氏后人定期聚会,先后完成了改善河道、安装抽水机房、接通污水管,拓宽河边道路、修复祠堂等项目。逢年过节,还为困难老人送去慰问金,学子获得好成绩,也会拿到奖学金。

斗门村党支部书记魏国平2010年进入斗门村村委工作,2017年开始任村支书。从部队退役的他一直保持着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20分起床,绕村跑两圈,跟村民聊聊天。

“产业方面,我们村主要是家庭作坊,有200多家小企业,主要从事塑料、汽配、煤气灶具的生产。”魏国平说,这些年因为一系列文明乡风建设方面的工作,斗门人变得非常团结,也很有凝聚力,村里各项工程推进大都顺利,环境好了,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兴旺。

基建助推和谐宜居

近几年,配合市镇各级发展规划,斗门村的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安西路扩宽延伸、海吉星农贸市场网线管道安装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土地、房屋确权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全面启动,污水纳管按计划推进。

基础建设方面,3年来,斗门村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维修道路,新建停车场、现代化公厕,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建设和谐宜居新农村,还建设了农民多层公寓和别墅项目,有效缓解了人多地少的问题。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斗门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镇、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称号。

2020年5月,为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魏国平还赶赴结对的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坡头村,结合自身经验及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方案,助推坡头村如期摘帽脱贫。

 

推荐阅读
沧州举行“行走狮城大运河” 媒体行活动 沧州铁狮作为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也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一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如今,铁狮子不仅成为沧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沧州人民的精神“图腾”。
【行走大运河】鹤壁市浚县:串起千年运河遗珠 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 云溪桥摄影仝瑞勤大运河浚县段(卫河)历史遗存丰富、多样,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不仅包括原生态的河道本体、枋城堰遗址、云溪桥、黎阳仓遗址、浚县北街土圆粮仓等遗存,还包括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浚县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观等相关遗产。同时,以大运河浚县段千年文化底蕴为基础,持续推进浚县古城、人文历史痕迹、民俗文化等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串起一颗颗运河文化遗珠,并通过创新发展,高质量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2014年6月22日,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作为中国大运河31个遗产区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余姚斗门村:运河古村揭文明新篇 斗门,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设施。全国各地以斗门命名的地方很多,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是其中一处。10年后,斗门人在50米外新建厢式船闸取代老闸。
河北故城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河北故城有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历代人文故事充分体现了运河文化的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王希录摄近年来,故城县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宣传营销、服务提升等重点聚焦发力,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