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好世界遗产保护“组合拳” 让千年古运河“经典永流传”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变迁。
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杭州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工程。市运河综保中心多措并举,助力推进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
积极推进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精神,今年以来,市运河综保中心牵头编制《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专题研究》,做好与国家、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的有机衔接,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专题研究》立足于落实《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及国家、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杭州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河道总长约110公里,有5个遗产河段和6个遗产点,河道沿线遍布各类历史文化遗迹,遗产区面积达7.73平方公里。其中,杭州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范围的四至边界以及四类功能区的划定是研究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为攻克这一难点问题,市运河综保中心联合市规划院,于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经过多方走访,实地调研,于7月形成初稿。为更好完善研究报告,市运河综保中心先后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部门征求意见座谈会。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论证,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完成《空间专题研究(报批稿)》。
研究报告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大运河杭州段沿线的资源禀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定位和四类功能区的空间构成体系。与此同时,市运河综保中心积极与市发改委做好对接,配合做好《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接下来,市运河综保中心还将组织专家评审,为研究报告的“最后一公里”提档加速。
随着杭州加速能级大提升,大城北崛起吹响建设的“集结号”。市运河综保中心也主动融入大城北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参与市城北办牵头的大城北示范区城市设计导则讨论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杆项目推进专题会等,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推动历史与现实交汇、自然与人文交融、产业与城市共兴献计献策。
让大运河文化“经典永流传”
世界文化遗产是杭州重要的“金名片”。恪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持久守护好大运河珍贵的文化遗产,标准成为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一直以来,市运河综合保护中心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谋划推动运河保护“标准化+”建设,为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标准化引领和支撑作用。
例如,今年以来,正式启动市级标准《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驳坎保护管理规范》编制工作;探索编写《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河道历史环境保护控制导则》,近期已启动杭州大运河遗产河道历史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估;开展编写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标识系统译写规范。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规范杭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各项保护管理工作。
让古老的大运河在保护中重生,关键在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每年市运河综保中心均要开展大运河(杭州段)保护管理年度评估工作,近期经过日常工作测评、社会调查和专家评估,已完成2020年度大运河(杭州段)保护管理评估报告书初稿。不仅如此,运河综保中心深入运河文化研究,按照谋划一批、启动一批、结题一批的思路,借智借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正在开展《浙江大运河文化带打造的理论审视与现实对策》,完成对宁波、绍兴、嘉兴、湖州等运河遗产城市的实地调研。
同时,积极推动研究型、案例型等各类课题申报与研究开展工作,《国际化视角下的大运河世界遗产解说系统构建》获得2020年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优秀研究文章三等奖……多措并举,打好世界遗产保护“组合拳”,让大运河文化“经典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