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文化“有分量” 不负“好地方”许大运河一个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 2020-12-28 16:09:55 | 来源: 扬州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运河大剧院。

记者孔茜王鹏居小春

12月21日上午,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揭牌成立。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十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是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最新举措。

“扬州是个好地方,特别是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 11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赞许这座城市,并对未来提出期望,要“让古运河重生”。

如何扛起“好地方”的担当,展现“有分量”的模样?一个多月来,扬州在旅游资源整合、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方面,动作频频。市委书记夏心旻表示,推动“古运河重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扬州落实总书记指示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也定能干成的大事要事。

文化“有分量”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活力

大运河是一条文化长河,她孕育了扬州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历史荣光。

历史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层面,也对市民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扬州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人的文明素养对发展成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没有市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对城市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扬州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

“让古运河重生”离不开文化欣欣向荣。

1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扬州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名城魅力的发散之源。目前,扬州拥有3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9项国家级非遗、61项省级非遗。在国内地级城市中,这个数据十分“亮眼”。

非遗强,则扬州文化产业基础强。

“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桂冠’?怎样才能配得上‘好地方’这份赞誉?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文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魂,文化产业应当成为扬州经济最闪亮的名片。”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说,将利用组建运河文投集团的契机,为扬州传统文化插上资本和媒体双翼,为“扬州是个好地方”增添更加丰富、生动的新时代注解。

加强运河文化价值弘扬,在活态传承中焕发运河熠熠生辉的当代活力,文艺精品有着“四两拨千斤”作用。扬州充分整理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新编大型历史扬剧《鉴真》、现代淮剧《浪起宝应湖》等,用文艺的形式展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11月29日,摘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剧《朱自清》在扬州戏曲园公演,好评如潮。目前,《朱自清》走进国家大剧院的方案即将实施,走进清华大学的策划已经启动,走进运河沿线城市也已开始寻找合作伙伴。这既是对以“我是扬州人”为豪的先生致敬,也是对扬州“好地方”的有力宣传。

古城新内涵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古城,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铭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

长久以来,扬州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保护总体思路,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古城保护工程。

扬州对古城保护有多苛刻?一条守护了30年的天际线足以彰显。

在世界文化遗产瘦西湖,从熙春台二楼放眼东望,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人们的视线带向天际,流畅舒展,目光所及,没有一处现代建筑遮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瘦西湖周边,无论哪里建新楼,都得按设计高度放气球。置身瘦西湖,视线所及,建筑必须“低头让景”。

如此执着保护古城背后,是时刻把“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根本遵循。

扬州是国内唯一城池未经迁徙、城池叠压脉络清晰的地方城市。1996年,扬州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8.25平方公里的扬州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仍是扬州主城核心区,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之一。尤其是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最有“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

如何推动古城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快实现文化复兴、产业振兴、居民舒心,让明清古城成为彰显扬州深厚历史底蕴,充满特色魅力的“好地方”?扬州的答案是:在“让古城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的前提下,注入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活。

清晨,明清古城内的皮市街车水马龙,热闹间,“围炉烧饼”“大油火烧”“边城书店”等“网红”小店分列两侧,一批特色品牌店铺“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目前,刚刚成立的广陵古城管委会正按照“以点串线、以线促面”的总体思路,以打造特色街区、加快文旅融合为核心,积极招引国内外优质团队入驻,引入非遗传承、特色民宿、文创名店等文旅项目,推动古城不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形象。

不负“好地方”许大运河一个美好未来

扬州既是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也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让古运河重生”既是许大运河一个美好未来,也是扬州的重大使命。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样子。

11月19日,地处运河三湾生态公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命名。正在建设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区的标志性工程,其配套项目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集“非遗艺术、剧院、影视、休闲体验”为一体,明年7月将双双对外开放。

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方向,扬州在全市布局打造了宝应湖、清水潭、邵伯湖、凤凰岛、瘦西湖、瓜洲、天乐湖7个旅游度假区;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培育运河沿线瓜洲、湾头、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个旅游风情小镇,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文旅项目县域全覆盖。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担当。

扬州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数据显示,扬州共完成44个行业1904家污染源现场排查、监督监测和达标评估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1031家、电镀企业53家;在高宝邵伯湖退养还湖工程中,扬州范围内养殖面积从最高峰19.5万亩,压缩至8.7万亩;完成大运河沿线153家砂石码头(泊位)、小船厂和混凝土搅拌站规范整治。

“好地方”就要有“好地方”的作为。

着眼“统筹资源、统筹部门、统筹区域”的基本思路,11月30日,扬州对市级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1家5A级、7家4A级景区交由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统一管辖、管理、运营。

围绕“建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扬州市发改委按照项目化推进的思路,梳排出10大类、110个、1257亿元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基础进一步筑牢、夯实。

 

推荐阅读
“首博(东馆)镶嵌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之中 古韵风帆”描绘运河图景 首都博物馆(东馆)是镶嵌在城市绿心中的“古韵风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向“运河之舟”致敬。
浒墅关:一体化发展演绎现代版“运河繁华图” 苏州浒墅关,正以项目大突破为笔,勾勒一幅现代版“运河繁华图”。
千里运河第一湾:河畔旧厂区变身宿迁网红公园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公园充分利用大运河宿迁段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建设和发展历史,重点打造靳辅广场、四世同堂广场、运河记忆馆等景观节点,复现了宿迁对大运河的文化记忆。宿迁市住建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颜崇照介绍,运河湾公园是宿迁市委市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具体行动,是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
运河古镇一日 这些景点见证了济宁悠深的历史文化与今天创新性的传承、创造性的发展。传统文化都面临着时代性、现代性的转化、创新和发展问题。傍晚,在从南阳返回济宁的船上,运河瑰丽的景观与舒畅的情致,不禁使人忆起宋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