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乘着高铁游扬州成为新玩法 运河三湾景区等成“网红”

发布时间: 2021-01-04 17:01:39 | 来源: 扬州网 | 作者: 居小春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游客游玩扬州景区,乐享假日时光孟德龙摄

元旦小长假期间,扬城天气整体晴好,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市场消费持续复苏。除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传统园林景点受追捧,古城旅游和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古运河、运河三湾景区成为市民、游客新的旅游打卡地,而伴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开通,乘坐高铁游扬州成为一种新玩法。

景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元旦小长假期间,各大景区游客量整体平稳有序,与往年相比,今年游客游园的舒适度高。2日上午,记者看到,在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等往年游客较为密集的区域,未出现人挤人的现象,游客们在游玩时自觉保持距离。各大旅游景区严格按照“能约尽约”的原则,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实现限量、预约、错峰入园游览。

“现在出门旅游不仅景区防控好,我们也自觉养成‘一米线’,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在这一点,我发现扬州的景区和饭店执行得很好。”苏州游客董女士说。

瘦西湖景区“花样瘦西湖,喜乐庆元旦”迎新主题活动,个园千秋粉黛倾情献艺,何园小翰林开启新年首秀,蜀冈唐子城风景区举行“新年祈愿,祝福2021”新年祈福等活动,运河三湾风景区元旦文艺巡演……元旦小长假期间,全市各大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举办丰富精彩的特色文旅活动,增加游客的体验度,为游客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运河三湾景区等成“网红”

古运河、运河三湾景区等运河文化元素景点、景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大运河扬州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运河是扬州的名片,这次我到扬州就是要看看运河,体会好地方的好。”浙江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元旦小长假在扬州,从东关古渡一直游玩到运河三湾公园,感受到扬州运河独特的美景,颇有收获。

新玩法:

乘着高铁游扬州

元旦期间,旅游市场出行多以短途游、自助游、自驾游为主。仪征天乐湖旅游度假区、捺山地质公园通过举办冬捕节和跑山活动吸引了不少上海、南京、镇江以及扬州本地的游客。而伴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通车,乘着高铁游扬州成为今年冬季游扬州的新玩法。

今年冬季,扬州推出了以“冬游扬州,食泉十美”为主题的冬季养生节,优选出以养胃、养心、养身、养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涵盖美食美景、温泉养生、禅修养心、非遗鉴赏及研习等多个方面。“从上海乘坐高铁到扬州很方便,当天就能往返,二日游更是玩得美滋滋的。”上海游客黄先生说,到扬州一定要体验“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中午再来一顿淮扬大餐,才能满载而归。

高铁的通车也带动县域旅游的平稳上升。跟着高铁游宝应、高邮、生态科技新城成为网络热词,不少市民、游客乘着高铁到县域去,盂城驿、清水潭、宝应湖湿地公园等县市区景点也迎来了不少游客。

 

推荐阅读
央视昨起播出“大运河”沧州系列节目 本报讯(记者牛健存于艳玲)从昨天起,央视四套大型系列节目《远方的家·大运河》,连续3天播出沧州系列节目。记者了解到,《远方的家·大运河》沧州系列节目共分《运河之城·沧海之州》《运河之畔·文武沧州》《运河之畔·筑梦沧州》三集。在第二集中,观众将跟随镜头与武术名师过招,感受沧州武术的独特魅力。
全国、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湘桂运河和营商环境工作 朱洪武参加视察活动时指出,建设湘桂运河项目,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鼎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将全力落实本次座谈会精神和各位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永州发展实际,畅谈了湘桂运河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推进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红网时刻永州1月4日讯(永州日报记者何继凤刘思宁)1月4日,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湘桂运河和营商环境工作。
“我家住在运河边”文艺演出进校园 据悉,“我家住在运河边”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还将持续走进基层,以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为平台传承运河文化。
河南省实施大运河河南段国土空间严格管控 未来,我省对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将实施分段引导性管控和分区约束性管制,并在空间形态和风貌指引上提出要求,实现大运河保护和两岸高质量发展双赢。本报资料图片我省将从三个方面对大运河河南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实行差异化管控1实施分段引导性管控,不同河段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显示特色。将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分为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生态控制区、村庄建设区和一般农业区等7个分区,根据功能定位提出不同的管制要求。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