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
         

溢彩流光大运河

发布时间: 2021-01-14 11:11:32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王海燕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运河景观带流光溢彩。

运河景观带流光溢彩。(潘之望摄)

玉带河大桥亭亭玉立。

玉带河大桥亭亭玉立。(白继开摄)

千荷泻露桥典雅端庄。

千荷泻露桥典雅端庄。(常鸣摄)

码头商务区古今交融。

码头商务区古今交融。(常鸣摄)

运通桥灯火辉煌。

运通桥灯火辉煌。(常鸣摄)

运河岸边荷香满溢。

运河岸边荷香满溢。(方非摄)

水岸绿道休闲畅游。

水岸绿道休闲畅游。(方非摄)

俯瞰五河交汇水路纵横。

俯瞰五河交汇水路纵横。(白继开摄)

夜幕降临,通州大运河沿岸,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泛舟水上,两岸桥梁、楼宇、树木、草地,各色灯光交相辉映,图纹流转,明暗渐变,如一首无声的交响曲,让城市副中心的夜晚变得多姿多彩。

2019年,通州区启动运河沿岸景观提升工程,千年运河有了更迷人的新景观。

夜景照明提升是这次景观改造的重要内容。亮化提升工程起点为五河源头,终点为甘棠闸,涵盖11.4公里长的运河景观带。岸线树木采用环形灯、投光灯和树木星星灯等进行亮化,桥体安装洗墙灯对桥梁侧面进行亮化,桥墩安装投光灯进行亮化。北关拦河坝桥、千荷泻露桥、东关大桥、玉带河大桥、潞阳桥、北运河大桥、运通桥等桥梁,各有各的夜景色调和风格特点,如北关拦河坝桥结合周围建筑景观,表现桥体古朴风格;千荷泻露桥通过灯光勾勒出桥体优美的线条特征,形成典雅倒影。

改造后的夜景照明效果呈现平日模式、节日模式两种。平日模式灯光效果保持静态,节日模式灯光效果呈现春、夏、秋、冬四个主题色,并配有动态效果。船游运河上,可以一览千年古韵风光,感受通州的历史风貌和滨河景观。眼下,夜景照明工程已接近尾声,2019年国庆期间将首现节日灯光效果。

在让运河亮起来的同时,2019年通州区对运河沿岸的绿化景观也进行了提升。园林部门将运河沿线长势不佳的金丝柳更换为垂柳,在运河文化广场段、大运河森林公园段沿线新栽植各类彩叶树种8600株,并对运河沿线的景观节点月岛进行了景观提升。

白天看花看林,晚上观灯赏月,运河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越发浓郁。运河沿岸,一道道风景也是日新月异——运河公园增加了滨河绿道,滨水穿林的步道上,每天散步骑行的居民络绎不绝;林水相依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成了各种鸟儿的乐园,每天都有上千只鹭鸟在月岛盘桓,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正在建设中的运河商务区,一栋栋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古老运河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王海燕)

推荐阅读
近日满载电煤的船舶通过京杭运河山东台儿庄船闸 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走低,为缓解电煤供应紧张,山东省枣庄市航运部门和水上派出所为电煤船舶开辟绿色通道,为电煤船舶做好信息服务和护航服务,台儿庄船闸和万年船闸可24小时办理进出闸手续,缩短船舶过闸、待闸时间,确保电煤运输水上大通道安全畅通。
水脉文脉交融 跟记者一起寻访大运河古韵今风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共9段遗产河道、13个遗产点,全长约327公里,涉及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5个设区市20个县(市、区),遗产区面积2658公顷。历史之河阅不尽丰盛文化大运河上文化丰饶,形制不拘一格。为了留住运河文脉,活化文化遗产,长安镇启动了“一坝三闸”周边清代、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工程。
苏州打造“运河十景”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去年,苏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等,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初步形成了《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在推进大运河和景观文化带建设过程中,苏州市综合考虑运河沿线遗产保护、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整治提升运河沿线风貌,推进健身步道、景观绿化等周边设施完善,确保与运河主题景观交相辉映。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 因此大运河是一条河,更是一种制度、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种生活方式。运河学何以成为一门学科所谓学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有相对独立知识体系的一门学问,二是指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运河学的知识体系内涵清晰,但内容丰富庞杂,其理论构建和方法运用具有极强的学科交叉性,分属自然与人文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都可为其所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