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船闸极目眺望,沿岸绿意葱茏,船舶川流不息;中午,漫步在淮安森林公园,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傍晚,徜徉在里运河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水韵流动……
近年来,淮安市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要求,以建设江苏“美丽中轴”为引领,系统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航运建设,协同推进一二三产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以一轴带动区域发展,充分展现运河之都时代魅力。
【现场直击】
8月6日,以无人机视角在淮安区运东船闸上方俯瞰,运河两岸郁郁葱葱,汇行广场绿化景观错落有致。曾经满地垃圾的水中半岛,如今变成了风景旖旎的特色游园。
“该项目是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中的一段。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平整了土地,进行了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做到了水上岸上联动治理、堤内堤外共同美化,沿岸环境大幅改善。”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介绍。
“黄金水道”成为城市亮丽风景,京杭运河淮安段沿岸16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这样的变化时常发生。淮安在环境综合整治上做“减法”,示范区内拆除沿线非法码头和浮吊船作业点28个、违建和零散房屋2.1万平方米。在绿化景观提升上做“加法”,实施165万平方米沿岸绿化完善、10处亲水平台、7.2公里堤顶道路及人行步道建设,景观效果全面提升。
在距离汇行广场20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山阳湖示范段近日建成,一条活力型、生态型、人文型滨水廊道已见雏形。与此同时,一批重点项目也正在淮安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以中国水工科技馆项目为例,该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113020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依托淮安独特的大运河水工文化和中国水工科技馆项目平台,汇聚世界水工科技智慧,打造独具淮安特色的大运河文化IP。
“文旅之花”次第绽放、文化传承保护系统推进、岸线“景河共生”、生态修复加快实施……集生态轴、活力轴、游憩轴、景观轴、人文轴五位一体的“淮上美丽轴、运河如意洲”渐行渐近。
【幸福链接】
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美丽江苏建设”的新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沿大运河地区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中轴”。
江苏“美丽中轴”怎么建?淮安以项目化思维推进任务创新落实,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一条特色文化轴。系统排查、梳理各类遗产资源,深入挖掘、研究文化内涵,讲好淮安大运河故事。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和责任清单制度,成立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举办淮安市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中国·淮安大运河铁人三项赛,将里运河、榷关、京杭大运河等景点融入赛场赛道。承办第二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等,8个省(直辖市)30个设区市的110余项非遗项目来淮集中展示。
一条重要生态轴。淮安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绿色航运建设,着力提升运河“黄金水道”功能,打造水清、景美、宜居的生态廊道。扎实抓好省定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景观提升、污染防治、桥梁亮化美化、临河建筑物立面改造、港口转型升级和文旅设施建设等七大工程。深入实施大运河沿线“263”专项行动,有效改善城区水景观及生态环境质量。
一条宜居城镇轴。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运河沿线淮印时光文创园、蒋坝河工旅游风情小镇和西顺河渔家风情小镇等绽放光彩。淮安打造“运河遗址体验游”“运河特色村镇游”“运河水上枢纽游”“运河渔家风情特色游”等一批运河文化旅游经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
一条繁荣经济轴。大运河开通以来,始终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大动脉。淮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运河文旅项目实施,促进古今汇合、产业融合、城乡整合,打造中国水工科技馆,加快清江浦1415街区建设,西游乐园今年7月10日盛大开园,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LOGO、标识系统以及旅游景区导览标识系统导入应用。
千年运河,它很古老,却正青春。当前,淮安正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举措,让大运河淮安段“地理空间”跃升为“文化空间”,持续放大淮安运河影响力、知名度,努力再现“运河之都”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