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我们在大运河边“修恐龙”

发布时间: 2021-08-18 13:58:12 |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 | 作者: 冯源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一副近乎完整的中国缙云甲龙骨架化石是不少观众必看的展品。它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龙类化石。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展示的恐龙骨架化石。郑文杰供图

很难想象,在与观众见面前,它埋藏在地层里,已经“散架”了近1亿年。是浙江自然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把这头恐龙“修”好的。

他们“修恐龙”的工作室就在京杭大运河边上,浙江自然博物院武林馆区的地下库房里。目前,这个团队正在“修”另一头恐龙。在两张工作台上,技术人员余潮河和刘安浩各自手持气动笔,细心地在恐龙化石上打磨。

刘安浩用气动笔修复化石。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现在做的工作就是用气动笔把围岩从化石上剥落下来。”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郑文杰说。

有的恐龙死亡后,遗体被泥沙覆盖,肌肉腐烂后留下骨骼,在漫长的岁月里,骨骼变成化石,和它周围的沉积岩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郑文杰说,恐龙化石修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剥离围岩,让化石呈现出来。

“修复工作要非常细心静心,有时一节椎体就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刘安浩一边和记者讲述自己的心得,一边给化石露出的部分涂上保护试剂。有时化石开裂了,还要在裂缝里注入黏合剂进行加固。

刘安浩在给化石涂保护试剂。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现在的工作,是室内精细修理和保护阶段。”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馆员金幸生说,恐龙化石修复一般分5个阶段,首先是野外发掘保护和初步修理,然后是室内精细修理和保护,接下来要做科学研究、骨架复原和整体复原。

“化石的野外发掘是个由粗到细的过程。”金幸生说,“一开始可以用机器把化石外围的大块岩石切下来,接下来就要像石匠一样,纯手工操作,一点点去凿了。”有的时候,化石在地层里就露出一点儿,下一步往哪个方向挖,如何不伤到化石,靠的全是研究人员的知识积累。

2013年,中国缙云甲龙化石野外发掘现场。郑文杰供图

恐龙的骨架在地层里会被挤压,也会散架,能够找到一副基本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恐龙头骨。金幸生说:“很多恐龙块头大,但是脑袋特别小,骨头特别薄。而且恐龙的头骨是许多小骨头‘拼’起来的,很容易散开。要能有一件‘龙头’出土,它绝对能去当‘镇馆之宝’。”

在修理中国缙云甲龙化石时,郑文杰就有了这样的惊喜。“当时一点点地把头骨从围岩中剥离出来,真是非常高兴。”他指着一台双筒显微镜告诉记者,为了修好头骨,他们还要在显微镜下,用超声波修复笔进行修复。

“最后大家看到的完整的恐龙骨架是用铁架子托起来的,所以化石修复既是个动脑的活儿,又是个动手的活儿,石匠、木匠、电焊的技术都要懂一些。”金幸生说。


成功修复的中国缙云甲龙化石。郑文杰供图

中国缙云甲龙化石是2008年至2014年在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陆续挖掘出土的。从2013年到2019年,浙江自然博物院的4人团队花了5年时间,共修复了5头甲龙的化石,一共有300多件。他们首次在浙江发现了甲龙类恐龙尾锤化石、近乎完整的甲龙头骨化石,还同时发现了甲龙成年和幼年个体化石。

正在修复的这头恐龙的化石,也是和中国缙云甲龙化石一起出土的。金幸生估计,它应该是个大块头,估计有十几米长、几十吨重。“化石从缙云运到杭州,装了两卡车。”

“散架”的恐龙骨架化石。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金幸生(左)和刘安浩正在商量修复化石的思路。新华社记者冯源摄

从1962年浙江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目前全省已有至少16个县(市)发现了恐龙化石,且发现了7种新的恐龙化石。同时,浙江还发现了不少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生物化石?两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工作者研究地层的重要“路标”。而它更大的意义还在这里——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成一天,人类只在最后的短暂时间里‘拥有戏份’。研究古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知道人类从何而来,明白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郑文杰说。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研究古生物,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远古自然界中的巨变灾变,也许未来的人类也会碰到灾变,现在的研究不断积累起来,会给子孙后代提供依据。”金幸生说。

策划/编辑:金地

部分图片和视频资料由浙江自然博物院提供


推荐阅读
浙江: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开发利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禁止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严禁占用耕地绿化造林、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挖田造湖造景、违规从事非农建设,禁止利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花卉草皮、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闲置荒芜。负面清单明确提出,核心监控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建设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厂房等与河道保护和水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我们在大运河边“修恐龙” “化石的野外发掘是个由粗到细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生物化石。”有的时候,化石在地层里就露出一点儿,下一步往哪个方向挖,如何不伤到化石,靠的全是研究人员的知识积累。
盘活“四力” 助推大运河沿线法治文化带建设 前移司法保护,提升影响力联合姑苏区人民法院就姑苏区山塘河及虎丘沿线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达成战略性合作,成立姑苏区首个古城大运河司法保护巡回审判站,定期开展大运河保护相关案件巡回庭审和典型案例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形式扩大环境资源审判社会效应,推动实现古城大运河司法保护“零距离”。姑苏区首个古城大运河司法保护巡回审判站揭牌活化传统资源,提升感染力以“吃讲茶”“百忍碑”“况青天”等大运河沿线传统文化和遗迹精神为底本,泥塑、宫灯、檀香扇等非遗传承技艺为载体,创作了《苏扇匠人和法治山塘》法治文化视频等一批古今融合的法治文化作品,焕发传统文化新生机。法治苏扇作品《七里山塘》回应群众需求,提升服务力依托“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协同环保、市监、城管、古城保护等相关部门推进山塘地区环境综合治理。
德州市全面启动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 要求与总指挥部保障办公室做好全面对接,积极报送相关需求和保障事项,确保人员到位后立即高效开展工作8月12日,指挥部召开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工作方案汇报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引入名家大院高水平高标准编制规划”的总体要求,规划编制组加紧研究形成了《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工作方案》。规划编制组抓紧对接初选机构,落实相关委托细节事项,完善规划编制流程方案,成熟后尽快向总指挥部进行一次专题汇报。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