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打造千年大运河“最精彩一段”?江苏人大启动执法检查留住“运河之韵”
大运河是江苏的“美丽中轴”,跨越千年熠熠生辉。2020年,全国第一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正式实施。2年多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壁垒和困难?5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政府及17个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动员部署开展《决定》实施后的首次执法检查。
大手笔频出,大运河江苏段创多个“全国第一”
大运河与江苏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最早的大运河河道就在这里。江苏是大运河沿线代表性标志最集中、航运功能最强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省份,肩负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的重大使命。
近年来,江苏努力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取得一系列成效:“国字号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开馆,每天1万人预约名额供不应求;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设立全国首只、初始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
文化引领、生态管控、创新制度……检查重点紧扣“条文”
“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还有待加强,有的地区大运河相关建设的牵引带动作用还不明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说。
“各地各部门学法、遵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但依法处理问题做得还不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指出,开展执法检查的目的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发挥好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因此检查中要抓住带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基本制度、重点领域、重要项目,紧扣关键环节。
在《决定》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有哪些创新性好做法?文化引领的相关制度措施落实了没?如何让大运河真正成为彰显“水韵江苏”之美的大动脉?检查组将赴沿线实地检查,聚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把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发挥出来,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以“解剖麻雀”精神,找出真症结提出好建议
执法检查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许仲梓表示,要把握人大监督规律,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着重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到监督有力、查清病灶、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尽量发现新问题,找出真症结,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对一些突出问题,可以选择典型点段“解剖麻雀”,看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到底存在哪些壁垒和困难,达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检查组除实地检查徐州、常州、扬州3个市以外,还委托了苏州、淮安、宿迁3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检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根据执法检查情况,将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交7月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