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生态修复的运河支线变身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现代赛艇运动的活力激荡在古老河道之上……
近日,2022世界运河大会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顾问、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享的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扬州故事”,赢得广泛赞誉。
期间,王石以“碳中和与中国运河城市的复兴”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扬州大运河改造修复的案例。扬州大运河边原有的城市垃圾场,如今被改造成为生态湿地,随后建成了赛艇水上运动中心,为城市带来全新活力。
生态修复让运河“动”起来
走进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只见赛艇划破初夏傍晚的水面,波光与划桨交织成活力四射的场景。
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布满废旧品市场、砂石厂、船厂等老旧产能。
变化发生在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开启81平方公里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新篇章,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严守“四控一禁”生态红线。几年间,新城投入近百亿元开展生态修复,加强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对45条河道进行环境整治;关停整改200个废旧品市场、69个汽车拆解市场,重点搬迁主要河道沿岸临水39家船厂、砂石厂、化工厂等企业;全面取缔废旧品集聚点200个,淘汰“散乱污”作坊70多家,令积存40年的旧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完成道路和景观绿化10万平方米,覆绿草地61万平方米,累计植树造林5000亩,建成绿网780万方,实现“出门即是景、推窗即见绿”。
“我们见证了一座以科技和生态为标志的新城的崛起,并共同打造了国际水上运动训练和赛事中心。”王石介绍,借由水上运动,城市与城市、人与人、建筑与建筑、河流与河流、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连接,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国际交流的纽带。
5月21日,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赛事国内首站在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开启,香港、淮安、扬州等五支代表队在太平河上劈波斩浪。不仅如此,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还多次举办世界名校邀请赛,“大运河水上运动”已成为扬州的一张全新名片。
文旅融合让运河“亮”起来
扬州的夏夜,“红园·仙次元”是年轻人必打卡的“网红”地。漫步在LED光影演绎的风雅繁盛及市井烟火间,听着夏日晚风中飘来的动人歌声,户外电影、小情景剧秀场的喧嚣声,“老扬州”记忆里的“老红园”如今有了新景象。
北护城河沿线文旅集聚区建设,是扬州推动“古运河重生”“古城新生”的首发线路。“红园·仙次元”项目是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西桥头堡”,也是该区域文旅开发的首发项目。“随着90后、00后用户消费力的成熟,以及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二次元经济‘破圈’是必然的,相关文化便成为这轮‘风口’追逐的对象。”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发展潮流相结合,就是“新红园”的发展定位和立足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扬州的‘现代艺术文化城市客厅’。”
自“红园·仙次元”沿着北护城河向东来到486非遗街区,规划建设中的文化艺术区、文化创意区和文化旅游区,涵盖艺术博物馆、演艺中心、文创设计基地、艺术品巡展及拍卖、美食街、酒吧街、灯光秀等多种业态,将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商业地标。
“从红园到486非遗街区,沿线业态与沿河景观形成联动,共同将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打造成‘好地方’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蜀冈-瘦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应用让运河“新”起来
“活态”,是近两年来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紧扣的主线。去年6月16日,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这是扬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彰显立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引领全线的勃勃雄心。这座拥有众多“黑科技”加持的博物馆,通过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漫步馆内,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阅尽大运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动体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开启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运河迷踪”展览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了解运河水工科技、领略沿岸风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用科技和“活态”让参观者震撼——大运河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从现代运动到年轻业态再到新式观展,作为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正不断续写着“让古运河重生”的扬州故事。“扬州已经成为一个运河城市转变的样本,在运河城市谈可持续发展、谈环保生态、谈健康生活方式,会成为城市转型实践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