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倾听古运河“活”起来的扬州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6-08 16:41:34 | 来源: 扬州发布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经过生态修复的运河支线变身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现代赛艇运动的活力激荡在古老河道之上……

近日,2022世界运河大会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顾问、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享的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扬州故事”,赢得广泛赞誉。

期间,王石以“碳中和与中国运河城市的复兴”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扬州大运河改造修复的案例。扬州大运河边原有的城市垃圾场,如今被改造成为生态湿地,随后建成了赛艇水上运动中心,为城市带来全新活力。

生态修复让运河“动”起来

走进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只见赛艇划破初夏傍晚的水面,波光与划桨交织成活力四射的场景。

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布满废旧品市场、砂石厂、船厂等老旧产能。

变化发生在2013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开启81平方公里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新篇章,统筹“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严守“四控一禁”生态红线。几年间,新城投入近百亿元开展生态修复,加强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对45条河道进行环境整治;关停整改200个废旧品市场、69个汽车拆解市场,重点搬迁主要河道沿岸临水39家船厂、砂石厂、化工厂等企业;全面取缔废旧品集聚点200个,淘汰“散乱污”作坊70多家,令积存40年的旧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完成道路和景观绿化10万平方米,覆绿草地61万平方米,累计植树造林5000亩,建成绿网780万方,实现“出门即是景、推窗即见绿”。

“我们见证了一座以科技和生态为标志的新城的崛起,并共同打造了国际水上运动训练和赛事中心。”王石介绍,借由水上运动,城市与城市、人与人、建筑与建筑、河流与河流、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连接,顺理成章地演变为国际交流的纽带。

5月21日,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赛事国内首站在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开启,香港、淮安、扬州等五支代表队在太平河上劈波斩浪。不仅如此,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还多次举办世界名校邀请赛,“大运河水上运动”已成为扬州的一张全新名片。

文旅融合让运河“亮”起来

扬州的夏夜,“红园·仙次元”是年轻人必打卡的“网红”地。漫步在LED光影演绎的风雅繁盛及市井烟火间,听着夏日晚风中飘来的动人歌声,户外电影、小情景剧秀场的喧嚣声,“老扬州”记忆里的“老红园”如今有了新景象。

北护城河沿线文旅集聚区建设,是扬州推动“古运河重生”“古城新生”的首发线路。“红园·仙次元”项目是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西桥头堡”,也是该区域文旅开发的首发项目。“随着90后、00后用户消费力的成熟,以及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二次元经济‘破圈’是必然的,相关文化便成为这轮‘风口’追逐的对象。”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发展潮流相结合,就是“新红园”的发展定位和立足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扬州的‘现代艺术文化城市客厅’。”

自“红园·仙次元”沿着北护城河向东来到486非遗街区,规划建设中的文化艺术区、文化创意区和文化旅游区,涵盖艺术博物馆、演艺中心、文创设计基地、艺术品巡展及拍卖、美食街、酒吧街、灯光秀等多种业态,将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商业地标。

“从红园到486非遗街区,沿线业态与沿河景观形成联动,共同将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打造成‘好地方’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蜀冈-瘦西湖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应用让运河“新”起来

“活态”,是近两年来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紧扣的主线。去年6月16日,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这是扬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彰显立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引领全线的勃勃雄心。这座拥有众多“黑科技”加持的博物馆,通过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漫步馆内,丰富的文物结合“5G+VR”技术,“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览阅尽大运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动体验,“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开启一场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时空之旅;“运河迷踪”展览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了解运河水工科技、领略沿岸风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用科技和“活态”让参观者震撼——大运河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

从现代运动到年轻业态再到新式观展,作为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正不断续写着“让古运河重生”的扬州故事。“扬州已经成为一个运河城市转变的样本,在运河城市谈可持续发展、谈环保生态、谈健康生活方式,会成为城市转型实践的发动机。”


推荐阅读
天津"大运河艺术之城"启动建设 会上传达了关于建设大运河艺术之城的会议精神,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对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选址扩建暨建设"大运河艺术之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方案作汇报。6月7日,天津市西青区举行“大运河艺术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与西青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西青区分别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进行现场签约,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选址扩建暨建设“大运河艺术之城”项目,围绕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共同发展美术、音乐相关产业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聚集等相关事宜达成战略合作。
倾听古运河“活”起来的扬州故事 扬州大运河边原有的城市垃圾场,如今被改造成为生态湿地,随后建成了赛艇水上运动中心,为城市带来全新活力。经过生态修复的运河支线变身专业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现代赛艇运动的活力激荡在古老河道之上……近日,2022世界运河大会上,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顾问、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享的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扬州故事”,赢得广泛赞誉。”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发展潮流相结合,就是“新红园”的发展定位和立足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造古城扬州的‘现代艺术文化城市客厅’。
215公里运河展美丽画卷 为展现梨乡风情,泊头市以梨为媒,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当地传说故事,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沧州大运河段总长215公里,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随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运河堤顶路的全线贯通,运河沿岸各县(市、区)加强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在众人装点之下,一个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连成一条生态玉带。为了在陶瓶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运河沿线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张府成和刘志甜将中国大运河沿线34个城市的运河风情浓缩于陶艺作品中,以新的方式讲述运河故事,让人们纵览陶器上的运河风情。
大运河绿道(城东桥至京江桥段)完成提升改造 如今,桥下及周边空间被打造成了集市民休闲运动、运河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空间。“被遗忘”的运河桥下焕然一新运河沿岸近日又添一抹新“绿”——大运河(城东桥至京江桥段)绿道改造提升工程,近日顺利完工,并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开始向公众开放。除了桥下空间,滨河公园与园路均在此次工程中焕然一新。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