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承载运河记忆 非遗新作巧夺天工

发布时间: 2022-07-22 16:51:55 | 来源: 天津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天津被称为“大运河载来的城市”,与大运河相关的文化遗存、遗址公园不胜枚举。运河沿途滋养了众多传统特色文化,也培育涵养了沿线诸多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期,我市的非遗传承人以“运河非遗筑梦展别样情怀追梦人”为题展开创作,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和巧夺天工的非遗之美。

人与船“因河而兴”

运河与船相依共存,造船与漕运都和运河文化息息相关。杜氏传统手工木艺传承人杜铁林制作的运河漕船、捕鱼船、运河小游船等作品,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细致入微的真实还原向人们展现了千年前的“运河盛景”。

近年来,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遗产”迎来复苏,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相继建成,必将带动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杜铁林告诉记者:“为了让运河故事代代相传,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制作了多件运河文化主题的作品,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运河和运河文化。我从小在运河边长大,非常喜爱运河文化。我的作品主要是运河船、古代漕运船、运河渔船、打鱼船。有河就有船,有船就有人,运河文化和人文文化息息相关。我以作品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人们对运河文化的自信,展示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母亲河”流淌运河记忆

中国大运河地跨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1794公里,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于许多天津人来说,有关大运河的记忆与“母亲河”海河密不可分。在围绕“运河”展开创作的过程中,津派王氏内画传承人王新年和李兰芝剪纸第三代传承人曹彩霞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桥”。

“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不断创新,在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王新年说,“说到运河文化,我就想到了三岔河口和解放桥。三岔河口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解放桥则是天津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桥。船只通过,解放桥可以打开,等船通过后,桥再合拢让车通过。我把这两个地标画进手掌大小的鼻烟壶里,制作难度很大,壶口只有豆粒大,壶的内部磨砂,笔伸进壶口内看不清楚笔,而且在内部需要反笔作画。”

近年来,海河两岸景观的不断提升,大大激发了曹彩霞的创作灵感。她和老师李兰芝一起对海河沿岸的28座桥梁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天津海河桥梁》为主题,用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一套剪纸作品。这套剪纸作品共28幅,总长16米,经过实地拍照、写生、设计、剪刻等环节,从海河最北部耳闸桥到天津海河出海口塘沽的海河大桥为素材,将海河上的桥付诸“纸”端。


推荐阅读
北京文化论坛|打卡千年大运河 感受北京城古韵新貌 当天下午,北京文化论坛嘉宾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实地了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情况,先后打卡“三庙一塔”、北运河2号码头、柳荫码头、大运河森林公园和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文化设施。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摄影中国网记者苏向东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北运河2号码头摄影中国网记者苏向东这里也是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承载运河记忆 非遗新作巧夺天工 近期,我市的非遗传承人以“运河非遗筑梦展别样情怀追梦人”为题展开创作,用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和巧夺天工的非遗之美。杜氏传统手工木艺传承人杜铁林制作的运河漕船、捕鱼船、运河小游船等作品,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细致入微的真实还原向人们展现了千年前的“运河盛景”。杜铁林告诉记者:“为了让运河故事代代相传,我作为非遗传承人制作了多件运河文化主题的作品,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运河和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北起青县李又屯村,南至吴桥第六屯。图为一艘小船驶向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生态廊道码头。至此,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生态廊道11个码头全部建成,为大运河沧州城区段恢复通航奠定了基础。
沿线八省市共讲大运河故事 我省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倾力打造“鲁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抓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努力把大运河(山东段)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高地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标杆。启动仪式结束后,同步举办了大运河手工艺品展、“河和之契”大运河黄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大运河城市专场推介等活动。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