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恢弘奏响

发布时间: 2023-08-02 13:38:26 | 来源: 天津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由京津冀三地民族乐团联合演出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亮相。本场演出也是“中银之声”首届天津音乐节为观众送上的一场重磅民族音乐会。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由青年作曲家郑阳创作,包括序曲与7个乐章。作品将运河文化提炼成八个具有代表性的主题,通过大气磅礴、质朴深情的音乐旋律,描绘运河与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水利交通、文化艺术的紧密关联,彰显运河文化的丰厚与璀璨。作品于2021年在京首演,此次演出是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首次联合演奏,著名指挥家张鸣执棒。

音乐会开场,序曲“开河”通过乐队演奏与吟唱丝丝入扣的和鸣,描绘了古老的“开河节”及大运河通航起程的壮美画卷。“黄金水道”“漕运沧桑”以民族管弦乐形式演绎,呈现出大运河的繁华景象、厚重历史、奔流不息的生命力,令观众震撼。“江河万古流”采取少见的笙协奏曲形式,通过描绘河流之湍急险奇、大运河工程之艰辛壮阔,讴歌先人智者、船工农夫的劳动壮举。民族管弦乐“舟楫通南北”借鉴古代西域音乐素材,表现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中外,促成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繁荣。阮与民族管弦乐“运河明珠”吸纳了大运河流经地区的民歌、戏曲等民间音乐素材,以音域音色不同的阮表现大运河沿岸之风土人情。戏曲女高音与民族管弦乐“醉千秋”由京剧梅派青衣演员与乐队联袂,展现中华民族音乐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音乐会在气势恢宏的终曲“大河·天下”中落下帷幕,辉煌的旋律描绘和展望大运河的当下与未来,寓意这条生态之河、文明之河万古流淌、奔向未来。

作曲家郑阳向本报记者表示,《大运河》将视角聚焦于大运河全段,采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音乐素材,在创作技法上进行了多方面大胆尝试,希望作品借助天津音乐节的平台引起更广泛的影响。

京津冀三地艺术家的精彩演绎,用优美的中国旋律讲述了动人的中国故事,赢得全场观众热情的掌声。艺术家们表示,三地乐团通过合作演出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致力于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另悉,昨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还签署了“京津冀民乐联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民族音乐领域的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以民族音乐艺术创作、展演为基础,共同开展艺术作品生产、创作、演出、推广、传播等活动,定期互相观摩优秀演出,交流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经验,联合打造优秀剧目品牌。(记者翟志鹏姚文生)

推荐阅读
郑阳:中国当代音乐处于好时代 让更多“青春圆舞曲”闪耀世界 随着音乐家们在作品文献、创作理念、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不断扩充与探索,中国民族管弦乐相关体系将会持续发展完善,成为一个生长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经典音乐艺术表达载体。《大运河》的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营养,同时广泛吸纳与有机融合各种风格、技术、理念等,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艺术表达。因为其承载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为世界音乐艺术文化扩充与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使命。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恢弘奏响 作曲家郑阳向本报记者表示,《大运河》将视角聚焦于大运河全段,采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音乐素材,在创作技法上进行了多方面大胆尝试,希望作品借助天津音乐节的平台引起更广泛的影响。艺术家们表示,三地乐团通过合作演出的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致力于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昨日,由京津冀三地民族乐团联合演出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亮相。
《大运河》:一条河“串起”8个民族乐团 《大运河》首演于2021年,是一部以大运河历史发展、功能及沿线文化资源为创作蓝本的民族音乐作品,由北京民族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郑阳创作。郑阳没有选用运河流经各省市的地方音乐、戏曲素材顺次拼贴出一部作品,而是以大运河衍生的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文化艺术等多个重大主题为章节,通过序曲《开河》与《漕运沧桑》《黄金水道》《江河万古流》《舟楫通南北》《运河明珠》《醉千秋》《大河·天下》7个乐章,创作出一套立意完整、切面丰富的民族交响诗。在保证如此宏大主题的前提下,音乐还能做到悦耳可听、音响丰富,彰显了年轻作曲家的实力,也体现了北京民族乐团敢于将如此重大的题材交给一位85后作曲家的魄力。
“运河儿女”邓清:运河承载着乡愁 更联结着世界 2006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9月26日,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在扬州正式揭牌,扬州市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全国8个省市、35个城市参与。位于扬州三湾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将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邓清在中国大运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2.多哈见证大运河申遗成功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的邓清来到了扬州市外事系统工作。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