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在京开幕

发布时间: 2019-12-23 14:03:0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柏霖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网北京12月23日讯(记者宋柏霖)12月21日,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小镇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举办。本次展览为期8天,由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文化艺术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4家单位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书法家协会、北京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2家单位承办,北京漕运书画院、北京墨先生书画院2家单位协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红色伟业董事长毛小青;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崔陟、副会长宋国柱;北京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赵志田;中国书协理事、北京市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张书范;中国书协学术委员、著名书法家、第一届兰亭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学者黄君;北京市教育学会书画教育研究会会长、著名书画教育家华敬俊;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李羊民;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陆天宁;通州区原政协主席王春元;北京市通州区人大副主任尚祖国等政界、书法界、企业界人士及媒体朋友近200人。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以毛泽东诗词为展现内容,以大草、小草为展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和红色教育的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

书以载道,书法家王士杰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书法。1992年有幸结识国学大师、红学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诗人、书画家冯其庸先生,并拜其门下,二十多年来不间断的得到冯老的悉心指导。2015年至2019年先后向张旭光、张书范、华敬俊、傅绍尉几位书法家学习书法理论及创作技巧。

历史上,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经济、文化、人员的流动。如今,大运河仍承载着千年古都的宝贵记忆,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此次展览的作品将我们带入古代运河漕运繁盛的历史记忆里。

本次展览的作品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展台放置的两类书体长卷,各展出毛泽东诗词150首。大草书体20米长卷,共14卷。小草书体10米长卷,共12卷。二是墙上展示的条屏组合式作品。32首毛泽东诗词在32-38公分的六尺条屏上呈现,一首词的拼接长度可达5米,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三是字古式新的创意式写法。“九天揽月”、“还看今朝”等主题,通过不同留白、疏密结合、大草和小草的结合,在六尺整纸上展现出新颖而独特的艺术手法。书法家王士杰用自己擅长的艺术笔墨、喜爱的艺术方式,缅怀伟人功勋,激发担当精神,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深情,营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推荐阅读
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构想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我们认为,依托皖北现有的运河河段,安徽可以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以某个特定区域为单位的“活态博物馆”,其生态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皖北地区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流经之地,河道长达180公里,目前尚保留有水河段47公里,无水河段约133公里。
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在京开幕 本次展览为期8天,由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文化艺术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4家单位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书法家协会、北京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2家单位承办,北京漕运书画院、北京墨先生书画院2家单位协办。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以毛泽东诗词为展现内容,以大草、小草为展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和红色教育的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12月21日,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小镇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举办。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遗址环境改善相协调。大遗址利用避免大规模“假景”导则提到,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同时,大遗址利用并非“闭门”工程。
因河而兴 领略老运河滋养下的常州城 古老的运河是常州的母亲河,培育了一代代的常州人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的人文资源,更是承载了这里的历史。依河而建,因河而兴,如今的常州也正因为运河带来了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坐船赏景,偷得浮生半日闲,聆听千年运河与这座城的故事。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