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构想

发布时间: 2019-12-25 14:26:22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宋豫秦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这是继申遗成功之后,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皖北地区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流经之地,河道长达180公里,目前尚保留有水河段47公里,无水河段约133公里。由于隋唐运河柳孜码头和泗县段河道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而通济渠皖北段在整个隋唐运河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我们认为,依托皖北现有的运河河段,安徽可以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

水文化是指人类围绕水和水事活动所创造的生态文化的总称,既包括精神层面的,也包括物质层面的,前者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领域;后者主要包括水利工程、节水技术、水景建设等经济基础领域。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生态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对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博物馆是以某个特定区域为单位的“活态博物馆”,其生态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生态博物馆面世以来,由于其对传统博物馆的结构和功能作了拓展和升华,所以在欧美国家得到较快发展。1995年中国和挪威两国联合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隋唐运河的起点在洛阳,主要由通济渠和永济渠南北两个支渠构成。其北支永济渠通达涿郡(北京),南支通济渠流经河南、安徽、江苏、浙江而通达杭州。在皖北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主要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量。

第一,有利于弥补水文化研究和展示平台的缺失。以往的水文化研究或局限于思想文化等“形而上”的层面,或主要关注于具体的水工建筑等“形而下”的层面,至今尚缺乏一处综合性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水文化研究和展示平台。皖北不仅保留着丰富的运河文化遗存,而且尚有长达47公里的古运河河道,因而是打造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绝佳场所。

第二,有利于为应对水资源危机作贡献。皖北隋唐运河流经的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水网密集,堪称我国农耕文化的荟萃之地,也积淀了颇为丰富的水文化精华。由于以往对水文化中包含的集水模式和节水技术关注甚少,甚至包括新疆坎儿井、沿海“御咸蓄淡”工程、稻田养鱼、庭院雨水收集以及山水城市营建等水文化遗产也多遭尘封。鉴此,潜心打造一处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水文化生态博物馆,使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一处水文化科研和推广中心,可以为应对水资源危机作出独特贡献。

第三,有利于运河水文化的活态传承。建立皖北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可以将现存47公里的通航河道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将沿线码头、桥梁、沉船、民居、民俗等文化遗存视为这个“活的有机体”的有机组分。这就有利于发挥整个皖北段隋唐运河的活态属性,从而使得大量“散珠碎玉”般的运河遗迹和遗物在皖北运河上交相辉映。

第四,有利于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展现文化特质。在近似的自然本底和人文背景下,隋唐运河沿线各地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趋同现象。如果将传承创新水文化作为皖北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主题,完全能规避重复性建设,形成独树一帜的效应。

第五,有利于增加蓄水量和减缓雨洪之害。自古以来,淮河流域不仅“水少”,也每每出现雨洪水灾。借助建立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契机,恢复或部分恢复隋唐运河的废弃河道,既可扩大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规模和内涵,也可为淮河流域新增一处容量可观的雨洪蓄积设施,可取得增加水资源蓄积量和减缓雨洪之害的双赢。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推荐阅读
北京构建“一河两道三区”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格局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北京市编制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北京构建“一河两道三区”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格局本报讯(记者蒋菡)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北京市要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对城市功能空间的组织和优化作用,构建“一河、两道、三区”的大运河文化带发展格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对城市功能空间的组织和优化作用。
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构想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我们认为,依托皖北现有的运河河段,安徽可以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以某个特定区域为单位的“活态博物馆”,其生态的涵义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皖北地区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流经之地,河道长达180公里,目前尚保留有水河段47公里,无水河段约133公里。
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在京开幕 本次展览为期8天,由北京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文化艺术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4家单位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书法家协会、北京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2家单位承办,北京漕运书画院、北京墨先生书画院2家单位协办。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以毛泽东诗词为展现内容,以大草、小草为展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和红色教育的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12月21日,书法家王士杰草书毛泽东诗词展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小镇尚鸿国际文化产业园区举办。
大运河航运被写入《大遗址利用导则》 或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低能耗低强度的产业,与大遗址价值展示和遗址环境改善相协调。大遗址利用避免大规模“假景”导则提到,大遗址利用应以价值利用方式为主。同时,大遗址利用并非“闭门”工程。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13261622996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