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步履铿锵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揭牌
原标题:改革创新步履铿锵,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揭牌——新区新征程,改革再出发
8月12日,记者驱车沿德州市区主干道东方红东路向东行驶,穿过京沪高铁立交,笔直宽阔的马路,郁郁葱葱的绿植,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人倍感舒爽。
紧邻高铁德州东站,京沪、石济两条高铁,京台、滨德两条高速穿境,这块区位优越、生态良好的“宝地”便是山东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8月10日,“中国共产党山东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山东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3块牌匾同时揭牌,标志着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改革发展揭开新的一页、踏上新的征程。
德州市此次调整优化运河经济开发区管辖区域,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城市东扩,全面实现德陵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区承载力、辐射力和首位度的重大战略决策。德州市委、市政府赋予新区“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即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产业承接基地,新区肩负着“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推进优势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打造全市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历史重任。
作为德州现代农业的典范,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就位于该区,该大棚单体最大面积400余亩,科技感未来感十足。记者来到现场时,工人们正在对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滴箭设备进行清洗杀菌。“目前第一个种植季已于上个月结束,下个种植季的番茄预计9月中旬定植。”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薛林介绍,在全年的生产季里,大棚内每平方米产量可达75公斤,是传统温室的3至4倍。新区将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在全力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基建、现代物流、康养产业和高科技孵化园)上谋求突破。“我们企业是目前德州极少数取得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许可证的企业,在地源热泵机组生产制造中掌握核心技术。”记者来到辖区企业瑞冬集团时,正赶上工人下班,企业办公室主任蔡茂宁介绍,企业2013年搬迁至这里,目前有工人300多名,去年产值5.6亿元。该公司是集中央空调及通风设备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及维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具备大型工程施工能力及机电设备安装一级资质。
记者了解到,德州落实开发区改革部署,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一方面对原运河经济开发区管辖区域进行了调整优化,从中心城区西部调整至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陵城区之间,旨在打造一个新的城市功能板块,另一方面,新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自全面启动全员竞聘工作以来,历时9天、经5批次竞聘工作圆满完成。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张有序、公平公正、平稳高效。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大部门”“扁平化”管理,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部门由27个减到8个,减少管理层级2个,一线工作人员占75.4%;运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等)”模式,设置专门招商部门2个,专职招商人员近五分之一;设立开发建设、投资运营公司2个。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激励竞争,干部平均年龄由41岁下降到38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7%,为新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干部人才保障。
据介绍,新区将围绕“三区一基地”定位,坚持“瞄准高新、注重创新、突出绿色”的产业定位,在解放思想抓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上争先进位,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扎实推进改革攻坚,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深化“一窗两模式”“一链办理”改革,探索“承诺即开工”“拿地即开工”,下好释放发展活力“先手棋”,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生态美好的现代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