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苏州府”的“运河百景图”:以河湖整合成棋,将古镇串珠成线

发布时间: 2020-08-18 10:24:15 | 来源: 荔枝新闻 | 作者: 王雨琦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公子小姐可愿往苏州府一叙?

近来,一款古风模拟经营游戏,火热到如同江南的气温。

游戏内“苏州府”布局截图

游戏中的苏州府,河湖星罗棋布,“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现实中的苏州,是建在运河上的城市,河流如血脉般,延伸流淌在城市肌理中。

7月29日晚,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举办“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线上研讨暨“运河+”学者沙龙,探讨苏州运河文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熟悉却陌生的大运河:

奔流千年绵延千里,汇通八省市经济文化

提及“大运河”,我们大多想到京杭大运河。然而,“大运河”实际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段组成,贯穿南北,奔流2500多年,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里水道,绵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和安徽八省市,沿岸名城古镇无数,中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江南文化在此一脉涌流。

画卷里的运河,商贾熙攘,渔火歌吹。虽然时过境迁,大运河仍是贯通南北的文化动脉,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并在航运、灌溉、防洪等方面发挥强大能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同年7月,《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审议通过,将依托大运河等一批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止是文化建设,更是经济、生态、旅游等全方位发展机遇。当沿岸众多城市借题发力,苏州该如何挥洒底色、演绎“苏式运河故事”?

运河底色中的苏州:

水路棋盘式纵横,古镇枕河而兴

自2500年前建城开始,苏州便水网密布。经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水陆相邻、河街并行的“双棋盘式格局”逐渐形成,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这一风格鲜明的水陆格局,存续千百年至今。

以大运河为轴心,苏州借水路通达五湖四海。时至今日,苏州段仍是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运输最繁忙的水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王健总结,苏州运河的特色,一是连续性,二是网络体系。我们说的运河,大多是仍有航运价值的“连续性”运河。但在苏州城中,有许多已退出航道的“古运河”,沉寂在大众视野之外,但这恰是苏州运河极具辨识度的精华。

所以,王健提出,想打造苏州运河的品牌,必须将可通航的运河+不具通航功能的古运河充分勾连,形成整体方案,保证运河水脉的连续性和扩展性,凸显苏州运河的独特。

除水路本身,运河沿岸还有大批因河而兴的古镇,如木渎、同里、震泽等。他们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点染出江南隽秀而繁盛的图景。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史建华指出,古镇们“独而不孤”,应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机,将古镇保护作为区域板块来研究定位,推进大运河区域性文化的整体建设。一方面通过完善的自身城市历史挖掘、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城市间相互借鉴、相互支撑,形成经济、运作联合体。

开拓运河文旅:

立稳园林地标,串连沿岸古镇游

苏州运河文化内涵丰富,有园林文化、水利文化、船舶文化、饮食文化等诸多宝藏,如何在高楼之上,继续开拓运河文旅?

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姜师立提出,各地都在做运河的环境修补、景观改造,实现了对园林艺术的应用,苏州便可发挥所长,让运河的园林技艺在运河景点再造中火起来。

姜师立表示,作为国际旅游城市,苏州的笔墨一直侧重于园林,对运河文旅还有空白,下一步要加以突破:

首先,文旅融合,联手开发运河的旅游产品,让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交相辉映。此前,昆曲《浮生六记》在沧浪亭实景演出、苏绣玉雕等非遗项目走进园林,便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园林方向融合发展的范例;下一步,可参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运河上呈现;

其次,苏州有大批运河特色古镇,可以借运河串珠成线,成立大运河古镇旅游联盟,联合开辟运河古镇游览线,发挥运河廊道的功能;

另外,以文旅融合为载体,适合年轻游客的需求,打造文化项目,包括灯光秀、节日灯会、网红打卡点等,通过文化创意驱动运河文化的提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大运河公园建设:

以传承历史为目标,经济、生态、旅游全方位布局

2019年,中宣部下达相关文件,明确由江苏开展大运河公园试点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大运河公园可以说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先行工程、示范工程,从中汲取经验,日后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然而,建设大运河公园,首先要辨明的是:把它看作什么?

是经济投资机会?抑或是产业发展机会?房地产开发机会?还是当作文化传统事业来做?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提出,从定位上说,公园首先应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目标,还需有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思考,以及城市布局、区域文化等整合布局的多维思考。

胡小武从Park四个字母分别做解读:

P是规划设计,结合文化传承,包括旅游、生态保护、经济增长等功能,要做出精确的模型推演,在规划设计中将理念植入在内;

A是Art,用艺术化、人文化的设计,弥补苏州过去文化建设中的短板;

R是Relax,要把公园还原为市民共享的休闲空间。跟国外相比,国内公园的休闲属性偏弱;

K是Kindness,通过大运河公园的建设,让苏州升级为极具友好、开放、共享的城市文化特质的城市,让这种特质融入城市性格。

四个维度需综合考量,才能真正做出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公园,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软实力。

大运河绵延千年,浩荡不止。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亦如运河般,生命力勃勃不息。

荔枝新闻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联合出品

文案 /王雨琦

配图 /东方IC星球研究所

推荐阅读
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云打卡”龙城 一览大运河文化 乐享常州——登天宁宝塔,游红梅公园“乐享常州日常”。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在师资、技术上进行了全程支持,打造了运河常州——寻访常州老城厢“教我如何不想她”。文脉常州——漫步青果巷“探寻龙城文脉”。
探访大运河 云游副中心 直播网红打卡地 推介文旅资源 燃灯塔下听故事、五河交汇处赏美景、漕运码头忆古今……“探访大运河云游副中心”网络直播推介活动启动,围绕大运河和副中心,我区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呈现给全市乃至全国的游客,从而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近日,由中国图片集团、区文旅局、区网信办和摄影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一场以“探访大运河云游副中心”为主题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资源网络直播推介活动在新华社快看抖音号、摄影世界微博和通州八大游微博直播间等几个直播平台同时播出。外景主持人带着网友们深入探访大运河和城市副中心,在燃灯塔下听故事、在五河交汇处赏美景、在大运河的漕运码头上忆古今……同时,内景主持人还在直播间里与嘉宾们互动,现场向网友们推介精美的“通州礼物”和非遗手工作品,并进行抽奖活动。
江苏淮安:“夜经济”激发千年运河畔新活力 来自淮扬餐饮、淮味千年、大型商贸、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的35家企业,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示方式,推出特色商品和促销政策。今年以来,淮安市举办了“春暖淮安·消费促进季”、体育消费大卖场、首届大运河龙舟赛、“淮味千年”农特产品线上促销、领导直播带货推介淮安特色产品、网红主播带你游淮安等促进消费活动,各县区、园区积极响应,举办了龙虾啤酒夜市节、互联网龙虾节等活动。企业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示方式,推出特色商品和促销政策。
“苏州府”的“运河百景图”:以河湖整合成棋,将古镇串珠成线 7月29日晚,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举办“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线上研讨暨“运河+”学者沙龙,探讨苏州运河文化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史建华指出,古镇们“独而不孤”,应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机,将古镇保护作为区域板块来研究定位,推进大运河区域性文化的整体建设。大运河公园建设:以传承历史为目标,经济、生态、旅游全方位布局2019年,中宣部下达相关文件,明确由江苏开展大运河公园试点建设。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