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云打卡”龙城 一览大运河文化

发布时间: 2020-08-18 10:23:42 | 来源: 常州晚报 | 作者: 王海燕 杨曌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近日,由常州市委统战部、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文广旅局联合主办,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2020年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常州段)正式开启。此次活动吸引了一万余名海外华裔留学生在线参与,相关课程同时向常州市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免费开放。

据悉,2020年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侨办主办,南京、徐州、扬州、常州、苏州五地网上接续办营,为期30天。来自意大利、新西兰、比利时、葡萄牙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68所华文学校、华人社团的华裔老师和学生齐聚云端,在专家学者的讲解和教学展示下,遨游江苏名胜,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工艺。

常州段活动精选大运河沿线及本地知名的景点景区,以互动的方式,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及我市中小学生全面展示龙城常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遗迹,让大家了解城市的发展脉络,熟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感受中国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在师资、技术上进行了全程支持,打造了运河常州——寻访常州老城厢“教我如何不想她”;考古常州——探秘淹城,寻找失落的“亚特兰蒂斯”;怡情常州——畅游天目湖山水间“纵情山水茶乡”;乐享常州——登天宁宝塔,游红梅公园“乐享常州日常”;文脉常州——漫步青果巷“探寻龙城文脉”;食美常州——学做中式面点“品尝中国滋味”六大主题六项体验活动,对运河文化带影响下的常州文化进行了精彩讲解和互动,展现了常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怡人的风光美景。

推荐阅读
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云打卡”龙城 一览大运河文化 乐享常州——登天宁宝塔,游红梅公园“乐享常州日常”。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在师资、技术上进行了全程支持,打造了运河常州——寻访常州老城厢“教我如何不想她”。文脉常州——漫步青果巷“探寻龙城文脉”。
探访大运河 云游副中心 直播网红打卡地 推介文旅资源 燃灯塔下听故事、五河交汇处赏美景、漕运码头忆古今……“探访大运河云游副中心”网络直播推介活动启动,围绕大运河和副中心,我区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呈现给全市乃至全国的游客,从而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近日,由中国图片集团、区文旅局、区网信办和摄影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一场以“探访大运河云游副中心”为主题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资源网络直播推介活动在新华社快看抖音号、摄影世界微博和通州八大游微博直播间等几个直播平台同时播出。外景主持人带着网友们深入探访大运河和城市副中心,在燃灯塔下听故事、在五河交汇处赏美景、在大运河的漕运码头上忆古今……同时,内景主持人还在直播间里与嘉宾们互动,现场向网友们推介精美的“通州礼物”和非遗手工作品,并进行抽奖活动。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培训会议 会上,印发了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和《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对细化营商环境方案作出安排。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培训会议齐鲁壹点发布时间:08-1720:1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8月16日,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培训会议。杨洪利要求在改革、发展、交接各项工作重叠交叉关键时期,各级要增强合作意识,提高统筹能力,切实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内部和外部、新体制和旧体制、分工和集体、效率和有序、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等各方面关系,迅速保障改革机制落实到位,确保民生服务等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确保改革发展大局稳定,为新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运河文化带的璀璨明珠 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2017年5月,奔牛镇启动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目前运河北岸155户民居的立面修复工程及生态廊道建设已改造完成,尽显运河风情。作为大运河上曾经辉煌的集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为奔牛镇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传承运河文化,繁荣奔牛,打造“运河千年明珠”的梦想。江南运河第一河口是大运河常州段沿线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片区之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价值,因而受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江苏历史文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贺云翱教授的高度评价和点赞,提议建设江苏唯一的“第一河口公园”(含古桥和老街区域),以凸显第一河口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奔牛运河文化的特色亮点。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