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中国大运河庙会将启幕 首设中医及素食文化活动板块

发布时间: 2020-10-26 14:34:5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田博群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中国大运河庙会将启幕首设中医及素食文化活动板块

图为活动主视觉。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杭州10月22日电 (江杨烨包成勇)2020第七届中国大运河庙会(以下简称“庙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举办。据悉,庙会首次在浙江杭州桥西及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设立中医及素食文化活动板块,彰显大运河庙会的文化特色。

活动分设四大区域: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天地,各区域主题鲜明,乐享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

图为2020第七届中国大运河庙会新闻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图为2020第七届中国大运河庙会新闻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庙会期间,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主街将有“美好‘小食光’新时代文明生活集市”,集市融合国潮文创、非遗文化、健康轻食等元素,展现悠悠运河美好生活。

在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最具特色的艺术空间富义仓,将举办专属咖啡爱好者的咖啡文化节,适合拍照打卡的平行艺术展,文艺青年朝圣的青年艺术家个展。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二期将有趣味集市,集市以街头游艺、绿色产品、趣味潮玩等内容为主,逛小河集市还能获得打卡护照一张,集齐印章即可参与抽奖活动。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以“国医养生”“民间艺术”为主题,设有养生集市、宋秀快闪、药膳吃播、主题巡游、浙派古琴音乐会等内容,集市以中药材、膏方、文创健康食品展销为主。

运河天地是本届庙会集市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市以两岸三地农特产品、异国美食为主。在这里,可以尝遍各色美食,如俄罗斯冰淇淋、非洲烤肉、日式寿司、美国炸鸡、阿里山大串、户部巷大面筋等,是“吃货”的必逛集市。

庙会期间特设庙会水上漕舫专线(运河文化遗产专线),市民游客可以体验“坐着船儿逛庙会”。

大运河庙会是杭州市运河集团举办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除了大运河庙会,杭州市运河集团每年还会主办中国(杭州)新年祈福走运大会、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系列活动。

面向未来,杭州市运河集团正在保护修缮和新建提升多个项目。如,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这些项目将塑造大城北的艺文科技气质,成为杭州新地标。

杭州市运河集团副总经理沈杨根介绍,希望通过国际化的艺文与科技标杆项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并传扬运河文化,以文兴旅,赋能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文旅融合发展,让古老的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完)

推荐阅读
沧州举行“行走狮城大运河” 媒体行活动 沧州铁狮作为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也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一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如今,铁狮子不仅成为沧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沧州人民的精神“图腾”。
【行走大运河】鹤壁市浚县:串起千年运河遗珠 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 云溪桥摄影仝瑞勤大运河浚县段(卫河)历史遗存丰富、多样,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不仅包括原生态的河道本体、枋城堰遗址、云溪桥、黎阳仓遗址、浚县北街土圆粮仓等遗存,还包括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浚县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观等相关遗产。同时,以大运河浚县段千年文化底蕴为基础,持续推进浚县古城、人文历史痕迹、民俗文化等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串起一颗颗运河文化遗珠,并通过创新发展,高质量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2014年6月22日,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作为中国大运河31个遗产区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余姚斗门村:运河古村揭文明新篇 斗门,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设施。全国各地以斗门命名的地方很多,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是其中一处。10年后,斗门人在50米外新建厢式船闸取代老闸。
河北故城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河北故城有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历代人文故事充分体现了运河文化的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王希录摄近年来,故城县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宣传营销、服务提升等重点聚焦发力,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