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 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发布时间: 2020-10-26 14:33:43 |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作者: 仝瑞勤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安阳市滑县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

安阳市滑县地处豫北平原,东临黄河、西傍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滑县人以水为骨,铸就了刚柔并济的独特气质,既深沉厚重、又英姿卓拔。隋唐大运河更以其伟岸身姿,造就了此地千百年的辉煌。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这里称清水或清河,是黄河的故道,因流经春秋时期古卫国之地,明代改称卫河并一直沿用至今,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持续通航约1800年,对于文化交流、政治统一、经济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粮仓遗址

时至今日,大运河滑县段线路走向和规模形态依然保持了原始历史风貌,河流两岸多为土质堤岸,环境以农田、树林、村舍为主,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裁弯取直和航道升级改造,是中国大运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此段现存原生态古河道8240米、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余米、历史街区古建筑1000余间,丰富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昔日航运的繁荣,反映了大运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体特征,是中国大运河保存较为完好、内涵较为丰富的河段。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道口古镇

道口古镇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自西南至东北曲穿而过,古河道、古城墙、古码头等丰富的遗存及遍布街区的老功夫、老手艺、老味道,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均见证着古镇昔日的繁华。与运河相傍而生的非遗项目中,170余项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成为运河文脉传承延续的活态载体。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同和裕银号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道口古镇现存一面街、顺河街、大集街等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交错的历史街区,“三关六铺七十二胡同”的历史街巷格局古韵犹存,对于研究古代运河城镇空间布局、航运组织、地方建筑艺术、经济交流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沿街有同和裕银号、绸缎庄、烧鸡老铺、茶馆等丰富的历史遗存。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经大运河向粮仓运送粮食的通道遗址

大运河东岸是道口镇古城墙,沿河就势而建,建筑于明清,绵延3公里,既能防御,又有防洪的作用,是城堤一体化结构。大运河滑县段北有运河森林公园堆青织翠,南有西湖波光涌金叠银,西有特色农业园区演示四季风华,东连繁华市井、辐辏人烟。在这独特的运河生态涵养与人文廊道上,还有隋唐大云寺、瓦岗寨、万古天锡殿、玉皇阁(中国四大名阁之一)诸多隋唐文化胜迹。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道口古镇夜景

历史上的道口镇,沿河岸密集的码头,泊船数里,桅杆如林,是过往船只停留、船工歇脚之地,更是货物集散地。街市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繁荣了古镇的市井经济,促进南北文化的交融渗透,形成了开放性的运河文化。后来随着道清铁路的通车,这里又成了连接铁路、公路、航运的“水旱码头”,也因此有了“小天津”的美誉。如今,石板砌成的古码头记录着昔日的繁忙,镇里镖师后代传承的老功夫、能工巧匠传承的老手艺、飘香百年的老味道都是运河文化的缩影。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滑县秦氏绢艺代表作“蝈蝈白菜”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是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近年来,滑县县委、县政府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保护利用的新路子。根据初步规划,大运河滑县段与道口古镇的总体定位是: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创中国大运河北方古镇品牌。其空间结构分为道口古镇片区、百工聚落片区和万象新地片区,以古镇风情体验、特色商业、手工作坊、技艺传承等为依托,重现昔日运河古镇风貌,打造文化旅游的创新增长极。

【A】【行走大运河】安阳市滑县:擦亮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文旅创新增长极

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大王庙文化园

当前,滑县通过对河道、滩涂治理使运河彰显四季美景;通过对城墙、码头等文物本体技术维修维护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历史街区环境提质使古镇历史风貌得到完整呈现;通过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古镇民俗展馆、同和裕银号展馆、大王庙文化园等展示场馆使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得到系统展示和有效传播;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有效实现文化与民生的融合,逐步打造集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和文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运河古镇,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变得更加宜居、沿岸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自信。(文/图仝瑞勤)

推荐阅读
沧州举行“行走狮城大运河” 媒体行活动 沧州铁狮作为大运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也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一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如今,铁狮子不仅成为沧州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沧州人民的精神“图腾”。
【行走大运河】鹤壁市浚县:串起千年运河遗珠 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 云溪桥摄影仝瑞勤大运河浚县段(卫河)历史遗存丰富、多样,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不仅包括原生态的河道本体、枋城堰遗址、云溪桥、黎阳仓遗址、浚县北街土圆粮仓等遗存,还包括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浚县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观等相关遗产。同时,以大运河浚县段千年文化底蕴为基础,持续推进浚县古城、人文历史痕迹、民俗文化等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串起一颗颗运河文化遗珠,并通过创新发展,高质量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2014年6月22日,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作为中国大运河31个遗产区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余姚斗门村:运河古村揭文明新篇 斗门,是我国古代一种水利设施。全国各地以斗门命名的地方很多,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是其中一处。10年后,斗门人在50米外新建厢式船闸取代老闸。
河北故城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河北故城有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历代人文故事充分体现了运河文化的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王希录摄近年来,故城县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宣传营销、服务提升等重点聚焦发力,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