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7周年丨千年运河“金名片”越擦越亮眼

发布时间: 2021-03-10 17:31:58 |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陈强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惊蛰甫过,万物复苏,位于城市副中心畔的大运河,水光潋滟、候鸟云集。在北运河管理处工作已有20多年的杨子超,每次来到岸边,内心都不由得感慨,“曾经的运河美景又回来了。”

 

北京市通州区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资料图新华社供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倚运河而建。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曾指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城市副中心将千年运河这文化“金名片”擦拭得越来越亮眼。

倒退二十来年,通州运河曾是一条脏河、臭河。“周边好多企业的污水都往这儿排,老远都能闻到一股臭味。”杨子超回忆。

近10年来,北京市、通州区大规模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大运河北京段流域内的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沿线村庄的生活污水也纳入市政管线或建设临时污水处理厂。截住污水后,“打扫”大运河河道,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让河道彻底“洗澡”。此外,河道管理部门还定期向河道投放鱼苗、增补水生植物,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逐步还清运河水质。

国家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贯穿北京、河北、天津的大运河治理不再是三省市各自单打独斗,而是共同编制出台了北运河治理规划,“三省市经常召开联席会,互相分享治理经验。”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让人期盼的就是北运河的通航。继2019年10月份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今年6月,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里河道将全线通航。未来一两年,北运河通州段和香河段也将实现通航,“乘船到河北”将成为现实。

目前,北运河通州段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全面施工,“绿道花谷”和“延芳画廊”两大景区正在建设;香河段也正抓紧整治河道、新建码头、生态绿化。未来,通州、香河两地携手打造的“人在画中游,景在水中走”美景,将吸引更多游人领略大运河风光。

运河生态环境好了,来串门儿的鸟儿也越来越多。每天,运河两岸,总有数不清的“影友”举着长枪短炮捕捉珍稀鸟类的倩影。

“影友”红姐家住河北大厂,经常自驾到运河边拍鸟。几年来,“飞”进她镜头里的鸟类已有200多种。“这就是头两天在运河拍的银鸥,有好几百只,特壮观。”她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片里的银鸥,有的捕鱼、有的休息,羽毛被运河水洗刷得分外白净。

家住大运河边天桥湾社区的退休教师陈迎宪,虽然不会摄影,但也能叫得出绿头鸭、凤头鸊鷉等鸟类的名字。“现在,这些鸟的数量越来越多,咱们经常碰面,总要知道人家叫什么呀。”陈迎宪把这些运河里的常客称为“好邻居”。

依托大运河的旖旎风光和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副中心正在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国家5A级景区。“三庙一塔”景区非遗传习所、西海子实景演艺、水马驿水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等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2022年通州大运河5A级景区将基本建成。

 

 

推荐阅读
大运河沧州城区段获评全省“秀美河湖” 这次沧州市申报的大运河沧州城区段(新华桥至御碑苑)全长12.2公里,是沧州大运河生态环境最为优美的河段之一,原始古朴,蜿蜒曲折,河畅景美,韵味悠长。经过各地申报、问题筛查、第三方现场检查、群众满意度调查、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最终形成了评选结果,全省共有10条(段)河湖入选,大运河沧州城区段上榜。沧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做好文物保护、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拆迁拆违、生态修复等五大工程,努力将大运河沧州段打造成为河湖空间整洁、工程管护良好、岸线生态优良、人水和谐共生的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和城市生态休闲走廊。
千年运河“金名片”越擦越亮眼 继2019年10月份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今年6月,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里河道将全线通航。”北京市通州区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资料图新华社供图北京城市副中心倚运河而建。未来一两年,北运河通州段和香河段也将实现通航,“乘船到河北”将成为现实。
大运河专家连续十年丈量“京东最大自然村” 陈喜波据此推测,村民口中一夜而起的大寺庙就是为康熙的此次驻跸而建,而建庙的这一宿正是康熙与孝庄到达平家疃之前在三河县城驻跸的一宿。按照史书记载,陈喜波将康熙三次驻跸平家疃的日程一一列了出来,蛛丝马迹中,陈喜波将这“一宿”的故事与康熙第一次的驻跸对应了起来。这些线索一串,让陈喜波想到了康熙驻跸平家疃的一首诗。
全国政协委员薛亮: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和利用 各级各部门定期会商联动,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群协同、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开展对大运河全方位的系统研讨,凝聚发展共识,推进价值共创,重塑大运河南北经济交流。
古运回望
运河·声音
滚动新闻
友情链接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体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邮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