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扬州市将依托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已建成的运河法治文化示范点效应,聚力“四举措”,全力打造大运河(扬州段)法治文化辐射圈,实现运河法治文化的“传承、发展、运用”和扬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一是升级大运河法治文化景观阵地。结合争创“省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活动,推动建设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示范点,实现县(市、区)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景观全覆盖。详细梳理挖掘运河法治文化资源,联合住建、文保、旅游等多部门对大运河扬州段法治名人故居、活动场所、文物古迹等历史存留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立牌或挂牌介绍说明,展示大运河文化长廊法治文化精髓。提升现有大运河法治文化阵地的综合效能,每年组织不少于6场次的法治文化广场演出、法治微电影巡映、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等文化活动,方便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以项目化、智能化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运河法治文化宣传领域的应用,打造新时代法宣样板,不断提升扬州运河法治文化知晓度。
二是征集大运河法治文化优秀作品。围绕“讲好运河法治故事,传承运河法治文化”主题,开展群众性优秀大运河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和展播活动,建立法治文化作品库,推动各地每年新创作一批戏曲、歌舞、小戏小品、动漫、微视频、摄影、书画、故事等形式的大运河法治文化精品。持续挖掘大运河文学艺术、诗词歌赋、传统工艺、地方戏曲、风情习俗、餐饮文化、名人轶事、传说故事等非物质遗产,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扬州特色、富含运河特征的法治文化系列作品。实施“一地一品牌”计划,推动各地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性运河法治文化活动。
三是实施大运河法治文化惠民项目。以各地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示范点为中心,完善周边公共法律服务“四级网络”,持续开展“普法志愿者服务行动”“法律六进实践行动”,扎实推进法治宣传育民、法律服务利民、人民调解为民、社区矫正安民、法律援助惠民和视频会见便民等民生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打造“千年运河德法相伴”品牌,推进法治文化进大运河沿线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营造保护大运河、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征集运河法治文化创新实践项目,组织大运河法治文化公益创投活动,努力拓宽人民群众、普法社会组织等参与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途径。
四是推广大运河沿线基层治理经验。围绕服务三大攻坚战,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加大大运河生态环境依法整治力度,为运河沿线企业参与产业分工和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运河沿线村和社区为试点,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乡规民约、道德讲堂等作用,构建协商自治、矛盾调解、法治文化“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良性互动,推动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到群众日常规则养成,全面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江苏省司法厅】